记者胡啸 特约记者凌声萌 陈辉

  腊月二十九,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就像一粒丢进平静湖面的石子一样,瞬间让这座城市炸开了锅。于是,口罩等物资由涨价到稀缺,人们的交通出行从限制到管控,再接着全市各大场所全面消毒,人们从来没有想过类似于17年前非典一样的疫情今天会再次重演。

  抗击疫情就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在疫情面前,政府如何作为?个体如何行动?疫情后社会秩序又将如何发生?以及在那些千千万万的“逆行者”为抗“疫”逆行的过程中,人们又该如何反思?这都是值得关注的课题。实际上,任何一次的集体行动,都一定会经历政治动员、资源储备、措施应对、行动反思的过程,而通过分析基层一线抗“疫”的过程中,同样得以透视中国农村社会的不变与嬗变。

  从疫情宣传看基层权力运作的转型

  在此次疫情战役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个叫“小喇叭”的物件。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此次防控工作中,“小喇叭”所起的作用可称之为“高能”“硬核”,各种普通话版、方言版、低沉版、高昂版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渝水区良山镇也在防控期间,在全城断货的情况下不惜从网上高价买下了130多个喇叭,由将近300多人的志愿者拿着喇叭每天12个小时覆盖了全镇130个村小组和集镇各个角落,这也保证了全镇的疫情宣教入耳入脑。事实上,这个小“物拾”在中国的基层社会并不是新鲜事物,在过去物质和精神生活并不丰富的年代,“村村通”“村村响”所代表的“喇叭”一直是人们记忆的来源。但在近些年,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发达,“小喇叭”在基层的使用才一度被“边缘”化,但是作为一种动员宣传的工具,每逢大事发生,总会有他的声音重新出现。不一样的是,在那些称之为“志愿者”的人们在疫情宣传的过程中,彰显的是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运作的嬗变,这种嬗变最重要的体现在由“管理”到“服务”的理念变化。因为不论是村委会还是党委政府,在这次战役中都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升级,不论基层群众对交通管控、口罩佩戴持有多大的意见,总是能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志愿者身影在耐心的宣传、解释和动员。也正是在一次次这样的接触中,基层群众与政府的关系才逐渐变得缓和。

  从物资动员看新乡贤的作用

  “物资”,永远是大战中最稀缺的生产资料,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理儿。它可以是一杆枪,可以是一顶帐篷,也可以是一个口罩,一件防护服,可以断定的是,一场后方物资不足的战役一定是手忙脚乱的。此次疫情阻击战中自然也逃不出这一理论的“五指山”。“哪里有口罩卖?”“哪里有酒精卖?”“我们不计代价,不计成本,只要有货就行”,似乎从全民战“疫”打响后,不论何时何地何人,都一直在寻找口罩、防护服、酒精等物资,而“口罩”因为是最实用有效的防护物资也成为了全民追踪的对象,可以说从开始起,疫情战就陷入了物资准备不足的旋涡中。但是,可以看到希望的是,他们依然坚挺到了现在。

  事实上,当再次回顾这场战役时,大家不难发现,有一个群体一直在“不计代价,不计回报”充当他们后方最有力的保障。那就是称之为“老板”的新乡贤,乡贤是谁?他们是什么背景?为何会如此不计回报帮助自己的家乡?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难,他们大多数生于六七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发迹于八九十年代,他们大多数学历不高,但是经验丰富,且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他们会在每次的大灾大难中捐资捐物,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新乡贤。

  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不论他们身在何方,家乡的概念在人的记忆里永远无法磨灭。所以,有“陌生女子”捐资10万为家乡抗“疫”,有商会集中出资20余万帮助家乡缓解困难,有远在日本的家乡人邮寄200多个口罩给一线的工作人员,那些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些得益于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因为广阔的人脉、迅速的动员能力,总能够获取大多数人获取不到的物资,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地方政府起不到的作用。

  从交通管控看新时代城乡关系

  每到疫情爆发,交通管控往往是隔绝疫情传播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从欧洲的黑死病到东北的肺鼠疫,从03年的非典到20年的新冠肺炎,人们发现耗费在交通管控上的人力、物力成本越来越高,甚至是在农村地区,交通管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村村封、镇镇封、县区封、边界封,这中间耗费的资源不在少数,但人们最终会发现在此次交通管控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流动源于城乡之间的探亲走访、采摘蔬菜等,这不得不让人“怀念”封建农耕社会“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该多有利于疫情的防控啊。但连日来的交通管控工作中我们却看到了另一种现象,那便是走向多元融合的城乡关系。在新余地区,由于面积小、城乡距离近的缘故,饮水、养老、公路建设、公共交通等各项民生工程都在实现城乡统筹,大多数农村居民都在城市里有一套小商品房,周一至周五在城里上班,周末回乡下度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流动越来越多,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更是推动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农村群众正在感受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从全民抗“疫”看治理能力提升

  疫情防御是一场阻击战,更是一场全民战。从做好春节后返程疫情防控,到强化村组防控网格化管理;从确保村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到处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从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到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为疫情防控的大局、全局服务。但出于物资的缺乏,在这场全民战役中,仍然不乏有各自为战的现象,而这正考验着各地区的治理智慧。

  在新余的基层,从物资筹备到疫情治理,从宣传动员到人员管控,从隔离管理到应急救护,各个地区都制定了相当完善的方案和计划,而这些方案也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在物资筹备中他们不再完全依靠上级部门配发,而是依靠乡贤带动从国内、国外各个地区购买;在人员管控中,他们尽最大努力以最小程度干预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于他们以“党建+民事代办”制度为平台,为村民提供生活物资代购服务;在农贸市场管理中,他们杜绝一刀切的关闭管理,加强消毒管理,保证辖区群众的菜篮子;他们充分发动民兵、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群众等一大批人员值守在各个角落……基层政府在改革转型的过程中正彰显着提升治理能力的决心和信心。

  这份决心和信心来自哪里?不难察觉,是来自基层党组织。相较于城市较为成熟的医疗水平、防疫意识和基础条件,薄弱的农村地区疫情防疫显得更加重要,但这一切在新余的农村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在与病毒顽强抗争的近半个月里,新余市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万众一心,形成了全民抗“疫”的大好局面。面对传染性快、致病性强、伤害性高的新型冠状病毒人人自危,但是,作为党员干部他们勇于担当,不忘为民初心,坚守肩上使命,在凄风冷雨中身体力行,实施“党建+疫情防控”,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在疫情抗击中勇做“逆行者”。可以说,在这场对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基础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考试中,新余各地基层党员干部的战斗力正不断变强,他们正在给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从网民舆情看自媒体时代的宣传工作

  坦白地说,任何工作离不开舆论引导与宣传动员,这是因为人是一种有思想的高等动物,而此次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也更加让人体会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工作不仅能够动员群众积极支持配合防疫,也能够鼓舞干群士气;不仅能够宣传基层疫情治理的先进经验,更能够在公正科学的信息公开中提升政府的权威。

  但是疫情发生到现在,网络上充斥的那些无法辨别真假的海量信息却让人觉得宣传思想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观看。但人们一直在讲,宣传思想工作是讲政治的,只有真正科学、理性的声音才能引导人们走出思想的误区,才能鼓舞人心。从过去农村只能依靠“大喇叭”听到一种声音的时代到今天人人都处在信息海洋里而无法甄别的信息爆炸时代,这不失为一种社会的进步,但社会的进步带来的同样是信息的恐慌,人们不知道真假,尤其是当农村群众的知识面正与时代发展同轨的时候,正确的、官方的声音才更显得它的重要性。

  但是这一次,从群众小喇叭,到党和政府的大喇叭,主流的声音占据了主流,内力澎湃,十分强劲,鼓舞人民!

  写在最后的话

  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永远只有两种结果,要么人类被灭亡,要么与病毒永久抗衡,但病毒实质上也是生态系统里面的一环,这也启示我们要永远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较量中,各地的基层干部和医务一线人员做出了大量的牺牲,深刻体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同时,人们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山河无恙,处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