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21日消息(记者雷恺)陕西省扶贫办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今天(11月21日)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蔺全锁介绍说,陕西把健康扶贫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重点民生工程和重要发展机遇,以基本医疗有保障为目标,一手抓精准施治减存量、一手抓疾病预防控增量,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因病致贫户较2016年减少13.83万户,为全省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施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2019年中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80%投向贫困县。安排专项资金230万元,专项培训11个深度贫困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人才616人;投入500万元,在20个贫困县中医医院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个;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特殊作用,实现了全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疾控机构等建设项目65个、专项资金18.63亿元,其中深度贫困县占到1/4以上。按照填平补齐原则,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4961个。省财政投资9000多万元,所有市县全部建成了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采取招聘、培养、引进等综合措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为县及县以下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生项目,将贫困县乡镇卫生院招聘学历条件放宽到大专,省上给每人一次性补助安家费3万元,共招聘1.2万余人,其中20%分配到乡镇卫生院。为贫困县招聘订单定向医学类本科生750人,全科医生特岗计划2600人,三年共补充村医2032人。强化基层医疗人才培训,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累计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适宜技术推广受到贫困地区普遍欢迎。

  着力减存量,在分类救治上下功夫。对罹患胃癌、儿童先心病等25种大病的贫困患者,确定定点医院,以县医院救治为主,对口帮扶医院和医联体派驻专家指导救治,已规范救治6.04万人,救治率99.16%;实施“光明扶贫工程”,免费救治贫困白内障患者9355人;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病患者进行重点管理,对脑血管病、冠心病、慢阻肺、重型老慢支、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6种慢病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已签约服务慢病贫困人口63.3万人,48.53万户。

  落实财政资助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政策,省财政按照每人45元定额补贴,市县补贴标准由市县自行确定,剩余部分由贫困人口自己缴纳,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3年来省财政共拨付2.98亿元,补贴308.24万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建立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倾斜政策,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覆盖。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3年来,共救治贫困患者59.47万人,贫困人口住院医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80%以上。

  在疾病预防上下功夫。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37个省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健康陕西建设工作委员会,聘请150名专家成立8个省级指导专家组;大力推进健康社区、健康村庄、健康机关、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全省3540个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村庄和3万个家庭开展了省级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工作。建设国家和省级健康促进县区31个。对近十年来发病率居前10位的重点传染病,实行专病专防,加强源头管控,重点传染病发病率下降50%以上。省政府印发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行动方案,省财政安排专款,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对5.8万例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重症患者进行了救治。从今年8月1日起,省财政每年拨付1.8亿元,对全省所有孕产妇免费开展出生缺陷检(筛)查,有效减少因新生儿出生缺陷致贫返贫现象。

  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陕西省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为“健康扶贫工作表现突出地区”。在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医保局联合召开的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上,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作为全国省级卫生健康系统的唯一代表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