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拉萨10月17日消息(记者普布次仁 通讯员索朗多吉 次吉美朵)一张张因长期缺氧而黝黑发紫的脸庞,一双双因高寒而冻得肿胀的双手……这是青藏联网工程的建设画面。在这条被誉为西藏第一条“电力天路”的工程建设之前,西藏还是全国唯一一个孤立运行的省级电网。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十二五”以来,国网西藏电力先后建成了青藏、川藏、藏中3条“电力天路”,使西藏电网迈入超高压大电网时代,在世界屋脊织起了一张坚强可靠的“民生网”“幸福网”和“光明网”。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4000米以上的高原属于高寒缺氧地带。2010年11月,国家电网公司打响海拔5300多米的青藏联网工程唐古拉山沼泽地冻土基础施工攻坚战。“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40%,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8级以上的凛冽寒风如同家常便饭!”说起那段建设经历,时任青藏联网工程的突击队队长张明勋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施工期只有20多天,天气异常寒冷、缺氧非常严重,大家是白天上工地、晚上打点滴。正是凭着这股子‘轻伤不下火线’的劲,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每当说到这里,张明勋既自豪又兴奋。就这样,面对高海拔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国家电网人义无反顾、敢闯敢拼、以百折不挠、使命必达英雄气概,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藏中联网工程建成以后,我们的用电水平大幅提升,村里现在还实现了用电灌溉。有了可靠的电,我家去年还靠种植花椒就收入2万多元!”西藏林芝市朗县洞嘎镇卓村村民扎西顿珠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西藏依托3条“电力天路”的强力辐射,已使主电网覆盖64个县,供电人口278万,使西藏广大农牧民群众基本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

  2018年2月,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用上了大网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玉麦乡的用电一直吃紧,电压不稳、频繁停电是“家常便饭”。通上大网电那天,卓嘎的丈夫巴桑把一盏老旧的送油灯锁进了柜子。

  西藏和平解放第一村昌都地区江达县岗托村也是第一批进行农网线路改造升级工程的贫困村。今年,村民普巴向县里递交了申请,打算开个家庭旅馆。普巴说:“以前没电的时候,什么都不敢想。现在有了电,大伙都在向前奔,好日子呀,离不开电!”

  2015年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落实“脱贫攻坚,电力先行”。广大电力建设者犹如一粒粒砂石、一颗颗螺丝钉,在雪域高原开启了一条电靓高原、助力脱贫的攻坚之路。农牧区电网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的大幅提升,不仅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新动力,也为产业扶贫项目和易地搬迁等提供了坚强电力支撑。

  2016年以来,西藏相继投入245亿元实施了农网“户户通电”、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暨农网线路改造升级、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248个易地扶贫搬迁供电工程,解决了近8000户贫困人口供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