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中国从这里出发】“红色之旅”:从革命圣地到幸福延安

2019-09-19 09:0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延安9月19日消息(记者舒隆焕)身处延安,处处可见红色文化;重温历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9月17日“新中国从这里出发”陕西延安站采访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延安市委副书记吴铁说:“延安是一片红色热土,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来的。”采访团的“红色之旅”就此开启。

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党徽广场(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17日下午,记者在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党徽广场上看到,一个硕大的红色党徽醒目、闪耀。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延安南泥湾学院。到2021年学院全部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000人在校培训。
  当年,南泥湾见证了一场大生产。据广场附近临时展厅讲解员介绍,南泥湾曾是一片荒凉:杂草丛生,野兽出没。这里也曾有过一番火红:沃土万顷,窑洞满山。在上世纪40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南泥湾军民克服了重重困难,用勤劳的双手,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由此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
  如今,南泥湾迎来了大建设。据介绍,南泥湾镇以军垦、农垦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红色教育、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特色小镇为主导,规划建设以南泥湾镇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南泥湾大景区核心区、带动区和辐射区,将南泥湾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生态休闲、农耕体验、智慧养老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集聚区。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在南泥湾这片热土上,正在积极绘就“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的新画卷。记者在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看到,道林绿、天水蓝、稻谷黄的景象一派生机。如今的南泥湾成为市民和游客学习红色文化、观光休闲的好去处。南泥湾镇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延安、西安乃至全国的游客纷纷前来参观游览,人气越来越旺。随后,该村民便指着身后的村庄说:“将来这些地方都要被开发建设,十分期待。”
  18日上午,采访团来到“红都”子长市,参观采访瓦窑堡革命旧址,聆听讲解员介绍这里曾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著名的“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大转变,为全党全军指明了前进方向,向全中国吹响了抗日的号角。
  到“红都”重温革命岁月,牢记初心与使命,现在,瓦窑堡革命旧址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景观引起外界关注,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精神载体和延安红色旅游重点目的地之一。
瓦窑堡革命旧址(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除了南泥湾、瓦窑堡,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延河等地也成为外地游客来延安参观学习的“打卡”地。圣地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再如,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会不定期举办“岁月回音壁”、“红故事讲台”以及小品、情景剧、大秧歌演出等观众体验活动,传播红色文化,加深观众对圣地延安的印象。
  记者了解到,延安有革命历史遗址445处,仅市区就有168处,是中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延安市积极构建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通过“旅游+”不断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采访团在瓦窑堡革命旧址参观采访(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如今的延安,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交融辉映。延安市委副书记吴铁介绍,2018年延安市生产总值1558.9亿元,是1949年的4585倍;财政总收入425.9亿元,是1952年的9950倍。目前,延安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从革命圣地到幸福延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延安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从封闭、贫穷、落后走向开放、富裕、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处。新时代的延安,自我变革的创新发展之路还在续写。
编辑: 郑皓月

【新中国从这里出发】“红色之旅”:从革命圣地到幸福延安

在9月17日“新中国从这里出发”陕西延安站采访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延安市委副书记吴铁说:“延安是一片红色热土,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来的。”采访团的“红色之旅”就此开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