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陕西:做好丝路文物保护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

2019-06-21 16:2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安6月21日消息(记者雷恺)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年来,陕西践行国际承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大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适度开发利用,“丝路”遗产成为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典范。

  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目标,主动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利用陕西“文物名片”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积极作用。5年来,陕西举办出入境展览45个,组织赴11个“一带一路”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展览24个(其中协办展览5个)、引进展览21个。2016年6月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举办“陕西文化遗产图片展”,这是陕西首次与中亚国家举办展览;2017年6月首次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和访哈的孟加拉国总统哈米德、拉脱维亚总统韦约尼斯等国家元首参观展览;2018年8月在斯洛文尼亚举办“明万历皇家金器展”,这是陕西由非国有博物馆主办的交换展览;2017年11月陕西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香港举办“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成为首次举办“丝路”主题展览,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的“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2018年5月大唐西市博物馆引进哈萨克斯坦“欧亚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展”,这是哈萨克斯坦珍贵文物首次在陕西展出。

  同时,陕西发挥文物保护和考古技术力量赴中亚国家开展考古并推动跨国协作,构建双边和多边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2015年陕西与哈萨克斯坦开展拉哈特古城遗址考古合作,与哈文化体育部签署“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备忘录”。2016年与哈签署“联合事务合作备忘录”,就该国拉哈特古城遗址考古研究事项达成共识;2017年考古队赴哈调查遗址面积约51万㎡;2017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察团赴吉尔吉斯斯坦开展考古合作,与吉方签署考古合作协议,对该国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10座古代城址进行调查,对“丝路”沿线的碎叶城、巴拉沙衮城和新城遗址进行调查;2018年省考古研究院在该国吉红河古城西侧发掘一处佛寺遗址,首次对整个红河古城遗址进行精确测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19年在该国的相关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陕西联合高校积极参与中亚地区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于2016年、2017年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天水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该国拉巴特一号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陕西不断扩大与“丝路”沿线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业务交流,共同推动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人才培训等多领域的项目合作。2015年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先后派出4批专家赴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开展文物保护合作项目,参加在塔吉克斯坦举办的“博物馆展品保护修复讨论会”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2016年陕西省文物局承办省政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省考古研究院分别与乌、哈、俄等国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2018年5月陕西举办“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发表“国际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西安共识”,推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申遗”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2018年9月省文物局在西安主办“2018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技合作论坛暨展览”,为陕西文物事业开阔视野和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大唐西市博物馆与“一带一路”15个国家的21座博物馆建立友好馆关系,会员增至65家、涉及沿线16个国家,举办出入境展览5个,“友好联盟”被纳入陕西自贸区西安片区建设。

编辑: 胡莹莹

陕西:做好丝路文物保护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年来,陕西践行国际承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大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适度开发利用,“丝路”遗产成为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典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