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改革现场——浙中凭什么崛起】小市场“吃”到大生意 义乌小商品“标准化”成新风潮

2018-10-23 16:00:00来源:央广网

第24届义乌博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央广网义乌10月23日消息(记者张国亮 傅炜如)“敲糖帮”“货郎担”,鸡毛换糖送海外……在浙江金华,说起做生意没有人能“精”得过义乌人。改革开放40年,义乌人把小商品城从露天马路市场,开到了如今有着640余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从小产业到大市场,从闭塞小城走向全世界,义乌人把一个简单的“小”字做出了“大”文章。

  稠城镇小百货市场、新马路市场、城中路市场、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国际商贸城……自80年代初以来,义乌市场6易其址、10次扩建。如今,经营面积640余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已成为了义乌小商品城的地标建筑,拥有商位7.5万余个、供应商21万家,经营26个大类180多万种单品,商品辐射219个国家和地区。

  义乌小商品也在持续散发着活力,在创新中赢来新商机。新一代义乌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第24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首次加入“标准化”新元素,“地摊货”转变高品质商品,随着“义新欧”国家班列开通远销海外。

 

展位前的2块标准牌(央广网发 傅炜如 摄)

  “地摊货”转向高品质 “标准化”成义博会新元素

  “原来很多人认为,义乌小商品的市场比较低端。”10月21日,记者在第24届义乌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义博会”)上见到了前来采购的上海金山国际贸易城董事长夏灵勇,这几年他对义乌印象了有了转变:“浙江经过这几年对市场、产品的管理升级,义乌小商品已经不是想象中的‘地摊货’,质量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放心,价格也更优惠。”这次义博会上,上海金山国际贸易城的采购额将超过10亿元,采购清单主要包括圣诞礼品、饰品以及家居小商品如卫浴、茶具等。

  今年义博会更名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标准”成为本届展会最突出的元素。作为目前国内公认的三大出口商品展之一,本届义博会处处可见有关“标准”的元素。

  记者在义博会现场注意到,展会统一设计了“亮标”和“制标”标识,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能直观了解产品执行标准和相应技术指标,评判参展产品质量。

  据了解,本届义博会以“标准+展会”“标准+企业”“标准+商品”“标准+服务”为四大核心要求,特别设置了“标准”主题展区。吸引了国内12个省(市)及地区组团109家单位参展,包括UPS、腾讯、吉利、方太、亚马逊、京东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

  许多海外订购商对20家企业展位前的“浙江标准”赞不绝口。记者采访获悉,作为第三次与义博会携手的“品字标浙江制造”公共品牌,今年首次以“对标“形式亮相。通过将“浙江制造”标准技术指标与国内外标准技术指标横向比较,让采购商更直观了解“浙江制造”标准先进之处,明白“浙江制造”产品高品质之所在。

  德国五大认证企业之一,特灵顿(上海)检测认证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贾宏伟告诉记者,目前,欧洲市场对服装、玩具等商品的有害化学品含量控制非常严格,而特灵顿将会落地义乌,与本地检测资源展开整合,为出口到欧洲市场的本地商品提供最快捷的检测服务,使之符合欧洲标准。

  据浙商全国市场联合会会长金位海介绍,义乌小商品市场大约有170万余种商品类型,对采购商来说,能够一步到位,采购到更多相关商品。“而对5000多万浙商来说,本次义博会能够与之形成互补,把‘浙货’销往全世界。”

  义乌市委书记林毅也表示,义乌将通过标准引领、鼓励创意设计和创新创造、促进质量和业态创新、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更加聚焦义乌的世界“小商品之都”目标,积极打造世界货地。

 受访者张丹(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新一代义乌人拓展海外市场 创新政策让生意人“吃”到福利

  今年9月,义乌市场主体已突破43万户的好消息让每一个新老义乌人为之振奋。张丹就是43万户里的其中之一,距离圣诞节还有2个多月,27岁的张丹已经忙完了好几笔海外订购单。圣诞酒瓶套、抱枕、餐桌布……近几年在海外亚马逊卖爆款的圣诞布艺品都来自于义乌这家小商铺。

  21日上午,记者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A区3楼的坤源圣诞布艺商铺前,张丹和父母正张罗着开铺。“今年我们的出货量相较往年翻了一个倍,主要出口集中在拉美国家,欧洲、非洲也有,整个市场行情比往年更好。”张丹脸上露着喜悦。随着“一带一路”义新欧铁路的开通,俄罗斯、塞尔维亚的订单也逐渐多了起来。

  相比父母的传统生意,张丹更注重海外市场拓展和国内电商平台的发展。4年前,张丹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来义乌接手父母的生意,语言优势加创新经营思维,让他们有了不少稳定的海外客户,有些订货商私下里还与张丹成为了好朋友。

  在海外市场卖爆款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沟通加设计。“我们有专门的设计师,国内和国外文化还是有差异,我们对国外文化会做研究,设计符合当地文化的圣诞商品。与客户沟通很重要,很多灵感是海外客户为我们提供的。”近两年,张丹也开始做电商,良好的势头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

义博会上的外国订货商(央广网发 义乌宣传部供图)

  “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也是吃了政策的福利。”张丹父母刚从成都来义乌做生意时,要到上海转车到义乌,凭一己之力在义乌立足。“现在交通方便了,当地的政策也惠及到了我们,也注册了工厂。信息流通更加迅速了,外贸所辐射的国家也更广了,外贸公司更愿意与我们合作。”面对商铺里的500多家同行,张丹说,这就是小商品市场成长的力量,是改革开放40年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义乌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创新城市。记者了解到,义乌除获国务院批复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之外,还获批开展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共承担着15项“国字号”改革试点和28项省级改革试点,拥有优越的先行先试政策环境。

义博会上的外国订货商(央广网发 义乌宣传部供图)

  义乌的经济氛围愈发包容,义乌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俊福介绍,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商品出口到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吸引了沃尔玛、麦德龙等20多家跨国零售集团和30多家国内知名连锁超市常驻采购,义乌市现有各类外资主体71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300多家,约占全国的75%。

编辑: 郑睿

【中国改革现场——浙中凭什么崛起】小市场“吃”到大生意 义乌小商品“标准化”成新风潮

“敲糖帮”“货郎担”,鸡毛换糖送海外……在浙江金华,说起做生意没有人能“精”得过义乌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