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青海海西州柴达木盆地绘绿色 筑牢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

2018-05-27 09:1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宁5月27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台记者张永安 刘静)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八百里瀚海戈壁,一代代的柴达木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海西、美丽海西,筑牢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原因,相对青海东部,海西藏族自治州造林难度很大,为了种活一棵树,在距离海西州府德令哈430公里远的冷湖地区,目前正在进行着一项特殊的工程。

  冷湖地区土壤为盐碱化荒漠土,绿化工人首先要在种植的地方挖设一个一米五见方,深两米的种植坑,取出坑内土壤,在种植坑四周铺设上土工布包裹隔离层,在底层进行鹅卵石垫层,以保证树木存活的透气性。然后到周边10至20公里的范围内寻找含碱量较低的土壤,拉回后添加硫酸亚铁及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后才能栽下树苗。

  冷湖行委林业部门负责人包亚杰介绍:“就这样成活率也不是很高,经过8年的努力,我们冷湖地区的城镇绿化覆盖率才由0%达到现在的4.3%。

  种树难,守绿更不易。地处戈壁腹地的大柴旦行委的马海村,年降水量不足9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了2100毫米。随着干旱程度越来越厉害,马海村的247多公顷草场出现严重荒漠化。

  大柴旦行委柴旦镇马海村村民阿衣祖古丽告诉记者:“当时要不紧急采取措施的话,荒漠化很快就会威胁到我们的村庄。我们村很多地就会被沙漠侵蚀、埋掉。”

  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林业部门的带领下,马海村村民在村庄周围先后种植了青杨、新疆杨、柽柳等耐寒耐旱苗木。随着苗木一天天长大,为增加村民的收入,村党支部又引导村民在树木的行距间种植了186.7多公顷苜蓿,并改良了19000亩人工草场。

  大柴旦行委柴旦镇马海村干部王占辉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我们马海村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恶劣的环境不要怕,只要我们努力干就会有收获。”

  如今,当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在青海唯一的哈萨克族村,一户户农家小院整齐有序,道路两旁树木葱葱,现代化的太阳能路灯高高耸立,村中道路全部实现硬化,车子能开到每一户人家门前;广场上,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集中安置时的430元增到现在的1.1万元,翻了25倍,正在向“小康村”奋力迈进。

  大柴旦林业部门负责人蔡恒伟表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

编辑: 郑皓月

青海海西州柴达木盆地绘绿色 筑牢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八百里瀚海戈壁,一代代的柴达木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海西、美丽海西,筑牢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