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贵州黔南 “校农结合”脱贫攻坚新模式显成效

2018-04-09 16: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贵州4月9日消息(记者孟海 黔南台记者周玲、熊育权)2017年,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定点帮扶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摆卡2个一类贫困村过程中,探索出了“校农结合”的脱贫攻坚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村农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今年2月13号,再次获得了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的批示肯定;而扶贫队员胡晓艳,正是“校农结合”的操盘手。近日,记者来到了摆卡村。

  胡晓艳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摆卡村驻村干部,这几天,在她的邀请下,学校的专家、博士来到了这里。摆卡村是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一类贫困村,2017年3月,“校农结合”以来,当地的种养殖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在,为了将畜牧养殖科学化、规范化,学校又将在这里建设生猪养殖示范基地。胡晓艳对记者介绍说:“他们今天来的目的,就主要是对我们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进行选址,那么他们也提出了很多,很科学的建议和意见。作为我来说,下一步,我就要把他们的意见及时向县乡进行反馈,同时给老百姓做好宣传动员的工作,让更多的老百姓在我们的专家指导下,让他们种养殖受益。”

  2015年,胡晓艳积极申请到贫困地区进行驻村扶贫工作。她先后到独山县下司镇新同村、平塘县平舟镇京舟村、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村挂职扶贫。2017年3月,胡晓艳又被派驻到摆卡村进行驻村。石成勇是摆卡村的贫困户,夫妻俩唯一的女儿正在太原上大学,每年将近7000块的学费,让老两口有些吃不消,是典型的因学致贫。当胡晓艳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与学校对接,给石成勇家里送去了3头生猪和一系列的生活物品,在学校的帮助下,孩子的学费不用愁了。胡晓艳说:“脱贫攻坚光是靠热情我觉得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说,我们买小猪发放给贫困户进行养殖,等到他们把猪养大了以后,我们学校按市场价格进行回收变成现金,资助他们去读书。这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林业站负责人石成刚介绍说:“他女儿考起大学是大学生成绩很好,胡老师帮助他家不止一次来到这里,经常来看望他,通过发放小猪给他养殖,通过校农结合回收肥猪,来给他帮助解决读书的学费,非常关心他。”

  在驻村工作中,胡晓艳发现,当地农户的产品大多是自产自销,根本走不出大山,这严重的影响着贫困农户发展的积极性。再加上当地没有规模化、有特色的主导产业,胡晓艳心里明白,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胡晓艳:“我就发现光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单打独斗,这是肯定不行的,那就需要千方百计的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比如说像我们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我们就利用我们学习的资源,那我们的校农结合就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通过定点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帮助他们形成产业,有了产业才能增强老百姓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3月,学校与乡里达成了协议,决定利用1.6万名师生每天在食堂对农产品的消费情况,向卡蒲毛南族乡,每月四次定时、定点采购农产品,这个订单合同已经签到了2020年。有了这颗定心丸,贫困户可以放心大胆的发展种养殖,当地贫困农户也从“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

  2017年3月22号开始收购第一批农产品到2018年1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已定点采购毛南族聚居村农产品43次,金额达49.97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498人,从初期对定点帮扶的平塘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摆卡两个省级一类贫困村进行农产品定点采购试点。截至目前,已经逐步扩大到了8个毛南族人口聚居村,还将覆盖到19个毛南族人口聚集村。

   2017年4月,“校农结合”模式得到了时任贵州省省长孙志刚的批示肯定,并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借鉴推广。2018年2月13号,省委书记孙志刚再次对“校农结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实践证明,校农结合符合贵州实际,一仗双赢,望扎实推进,扩大战果,取得更大实效”。胡晓艳说:“我们的想法不是单纯的通过带动一户一个村一个乡的脱贫,我们是想通过“校农结合”这个可复制的经验模式,然后带动一个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的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下一步我们要利用我们学校的资源,利用学校和三农,农业和农村和农民的结合,要在平塘设立我们教师的教学成果转换基地、学生的实习基地,以及农户的基本技能培训基地,通过我们的培训,我们的引导,我们的指导,让更多的毛南族群众受益。”

编辑: 刘拓拓

贵州黔南 “校农结合”脱贫攻坚新模式显成效

2017年,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定点帮扶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摆卡2个一类贫困村过程中,探索出了“校农结合”的脱贫攻坚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村农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