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赵飞 河南台记者赵勇生 穆迪)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的扶贫工作主要就是给农民群众打交道,基层干部要想把扶贫工作做好,把扶贫政策宣传好、落实好,就要多跟贫困群众在一起,“先听懂农民的话,才能说农民听得懂的话。”

  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脱贫攻坚进展到现在,虽然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于河南来讲,任务依然繁重。截至到2017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221万,随着脱贫攻坚的发展,剩余的这一部分贫困人口当中,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比重相对比较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史秉锐说,2018年,河南省提出了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9个国定贫困县和14个省定贫困县摘帽、6.29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同时,全省还有4个省定的深度贫困县,1235个深度贫困村,都是下一步脱贫攻坚中下大力气攻克的重点。

  “对河南来讲,今后三年,要紧紧围绕22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29万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33个国定贫困县和14个省定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加大投入,确保扶贫投入有充足保障。”

  扶贫,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史秉锐说,扶贫工作关键在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改变了过去那种‘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用‘精准滴灌’的方式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使全省的贫困群众能够得到更多的获得感,使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史秉锐表示,扶贫工作要坚持产业带动,推广“卢氏金融扶贫”等扶贫新模式;要坚持扶贫与扶智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群众脱贫能力;要坚持开发性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结合,让特困人群在政策支持保障下得到更多的实惠。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钱没力多呼吁,只要有爱心,人人可参与。”史秉锐说,扶贫工作就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第一书记吃苦是一种常态

  第一书记是扶贫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史秉锐说,第一书记大多都是来自机关单位,有责任心,有热情,但是不少人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尤其是农村工作经验,在工作中要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必须要接地气,要先听懂农民的话,才能说农民听得懂的话。“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办公楼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生活、工作的条件不一样了,环境变了,工作会比以往在机关辛苦许多,但扶贫干部就是要多吃苦,能吃苦,第一书记应该把吃苦当成一种常态,只有干部多受累,群众才能少受罪。

  史秉锐说,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扶贫工作。“扶贫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第一书记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推动脱贫攻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