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小手拉大手 凉山的学生给长辈当老师

2018-02-28 10: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四川2月28日消息(记者凌晨 韩民权 贾宜超)请回忆一番:你的卫生好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在四川省南部大凉山农村读书的学生们,把老师教会的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和洗衣等卫生好习惯,学到的“防艾”知识,上了嘴的普通话带回家里,给长辈们当起了老师。“小手拉大手”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凉山成人群体的不良卫生习惯。

  

  背不了多久这俩娃儿就可以送到村幼儿园过集体生活了(央广网记者 凌晨 摄)

  沐浴:让布拖娃儿们体会不一样的幸福

  布拖县木尔乡中心校的老师给记者讲了一件事,块只村有一对脏兮兮的双胞胎兄弟,首次完成入校注册,老师恳请家长能把娃儿的手、脸、头发和衣服鞋子洗干净,家长回敬的一句话呛得老师无话可接:“我们没的时间,娃儿长大就懂得卫生了”。

  在凉山,为了确保各家各户的孩子能上学,乡官、村官和老师挨门挨户访问,费尽口舌甚至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动员家长送孩子上学念书,现如今,挤满了学校的孩子们是“求爷爷告奶奶”的结果,由此老师得看家长的脸色,于是块只村这对胞兄胞弟的卫生就由老师承担了下来,老师不仅要手把手教洗手、洗脸、刷牙、洗衣、叠衣、穿衣,还要承担起督导之责。

  凉山人因对大山的生存依赖,而对陌生的现代文明生活生出些许排斥。封闭、简单的贫困生活方式,弱化了人们对卫生习惯的轻视,加上占多数的冷凉天气,“洗”成为生活中“奢侈”的一部分。

  经过老师的悉心训练和照料,块只村的双胞胎兄弟的变化,触动了父母亲内心深处爱美的天性,他们惊奇地对老师说:“国家真好,把我家的娃子养得这么好”。

  手、脸、身体和衣着干净,能够给人带来由里到外的“精气神”。

  犹如一粒善种,这件事在布拖县木尔乡中心校生根发芽,学校依托政府投建的新校舍,依靠凉山环境与生计发展研究中心、布拖县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资助的“大凉山彝族儿童综合发展项目”,将获赠的大型洗衣机、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引入木尔乡中心校,不仅为数百位走读生和寄宿生提供了盥洗热水,而且辟出浴室为学生提供每周一次的沐浴机会。

  记者来到校园没几分钟,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就把玩耍的孩子们催进了教室,校园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学校的设施虽简陋却齐全,操场、篮球架、简易乒乓球台一应俱全。记者最感兴趣的还是浴室。校长朱兴军说:“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专门辟出男女浴室,在木板隔成的小间安装了喷头,为了节省热水和孩子们互助,一个喷头下安排了两三个孩子同时洗浴。学生的外衣由生活老师收齐后统一在大型洗衣机洗涤、晾晒、分发。内衣则让学生自己动手洗,以提升动手能力。”

  学生由走读生和寄宿生两部分组成。超出学校2.5公里以外的学生有权选择寄宿,最远的家庭在几十公里以外。半军事化的训练和管理方式,让一切变得有秩序。毛巾、香皂盒、牙刷和牙刷缸、脸盆、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即使在拥挤的宿舍也是如此。走读生每日到校的第一项任务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先做卫生操,再到指定的区域洗手、刷牙、洗脸。

  

  准军营式的管理方式让学生们融入了整齐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央广网记者 凌晨 摄)

  记者:冬天也供应热水?

  校长:是的,大型电热水器保证孩子们冬天也能洗手、洗脸、刷牙,每周洗一次澡。

  木尔乡为孩子们提供每周一次的洗浴机会,对凉山的孩子弥足珍贵,温热的清水涤去的是孩子们身上的污垢,置换给孩子们的是好习惯和新理念。

  校长介绍,住校生450名,走读生300名。其次,父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也住校。

  好习惯需要环境和长期坚持养成。在寒冷的冬季,有些孩子回家度过一个周末返校时,卫生状况退步了。在督促孩子们改变的同时,老师对卫生习惯保持较好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发一些洗衣粉和香皂,托学生带给家长。以学校的名义奖励家长,如此往复带动家长、孩子与学校的互动,卫生保持不好的学生由此心有愧疚,回家之后会给爸爸妈妈提出要求。

编辑: 郑皓月

小手拉大手 凉山的学生给长辈当老师

请回忆一番:你的卫生好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在四川省南部大凉山农村读书的学生们,把老师教会的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和洗衣等卫生好习惯,学到的“防艾”知识,上了嘴的普通话带回家里,给长辈们当起了老师。“小手拉大手”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凉山成人群体的不良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