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评论:有限的社会救助资源要用在“刀刃上”

2018-01-31 22:20:00来源:央广网

  近日,杭州警方在一处待拆迁房屋中发现一名冻得瑟瑟发抖的小伙子,在对其救助过程中,发现他两年内被全国各地的救助站救助过234次。被救助男子自称是从浙江衢州来的驴友,见建德风景不错,中途下车沿游步道逛到这儿,因为没钱,又冷又饿,看到有空房子就进来避一避。

  但据进一步了解,该男子27岁,甘肃人,无固定工作,但想游遍全国,每到一个地方,没钱了就以“驴友”的名义乞讨,讨不到钱就住桥洞、废弃工地,连饭都吃不起了,就去救助站。救助站帮他买好回老家或上级城市的车票后,他常在中途下车,已到过60多个城市。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的旅游方式。

  旅游可以让人们领略不同的风光,感受异样的人文环境,因此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甚至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而言,“穷游”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顺风车”、“沙发客”等省钱办法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穷游”以最小的花费,见识最多的风景,确实有非常大的魅力。

  但是穷游并不是不花钱,像新闻报道中被救助的男子的旅游方式,根本算不上穷游。如果连自身温饱都无法保障,那就是在流浪。在两年间被救助234次,平均每三天多就要被救助一次,不知这样的旅游能有什么收获。但可悲的是,这种试图依靠政府救助,实现自己自己“旅游”目的的人并不是个例。而这种行为则是严重地浪费社会资源,也是对救助制度一种极大的损害。

  我国目前实行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是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但该办法在2003年颁布实施,在实施以来的15年间,中国经济社会状况及群众的思想观念早已发生极大的变化。面对巨变,社会管理方式也应当与时俱进,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对社会无着人员的救助办法同样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把有限的社会资源用在最需要救助的人员身上,让资源实现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央广评论员许大为)

  

编辑: 范斯腾

评论:有限的社会救助资源要用在“刀刃上”

近日,杭州警方在一处待拆迁房屋中发现一名冻得瑟瑟发抖的小伙子,在对其救助过程中,发现他两年内被全国各地的救助站救助过234次。被救助男子自称是从浙江衢州来的驴友,见建德风景不错,中途下车沿游步道逛到这儿,因为没钱,又冷又饿,看到有空房子就进来避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