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福建长汀中国石油“万亩林”打造生态扶贫样板工程

2017-10-11 21:5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龙岩10月11日消息(记者张子亚)福建长汀,是闽西革命老区,曾是中国四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代长汀人与百万亩荒山作战,致力水土流失治理。2012年初,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开启“进则全胜”的新篇章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接受中央指派,作为唯一一家央企对口帮扶长汀县。五年里,中国石油扎根红土,种下“万亩林”,培育出一方“致富林”。

  长汀的水土流失由来已久。历届中央及福建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00年,“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被列为福建全省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确定每年由省级有关部门扶持1000万元资金。此后10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连续列入省为民办实事项目。长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由此拉开,2012年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受命,对口帮扶长汀县,共同参与加快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经与长汀县反复商议后,决定投资4000万元在当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田镇露湖村一带,启动营造“万亩生态公益林”工程项目。

  长汀共有390万亩山地。此前水保治理种植了近200万亩马尾松纯林。但马尾松纯林保水固土能力差,生态脆弱。在贫瘠的红土上种树不易, 为破解这一难题,“万亩林”项目摸索出了一套山地套植大苗确保成活率的技术:损伤苗木及时处理伤口,种植穴面内低外高以保肥保水,应用生根剂并及时浇水,沙多地块运用黄泥改良,种植穴面覆盖保湿,埋设管道人工浇灌等等,同时为确保项目实施效果,中国石油把项目管理的成熟经验引入水保治理工作,在福建省首次对单个水土治理项目实行项目经理制,并引入专业监理单位对项目实行第三方监理,为央企与地方的项目帮扶开创了新机制。

  原本4年的造林计划提前2年完成,于2013年转入森林抚育。“万亩林”项目以长汀水保科教园为中心,在露湖、明光、朱溪、罗地、伯湖、晨光6个村10382亩山地上种下771822棵树木,平均每亩插植74棵,成活率高达98%以上。

  其中在“万亩林”核心区栽下1000亩、2.4万株无患子。无患子是生物能源树种,其果实不仅可以用来提取油脂,制造天然滑润油;还能制造天然无公害洗洁用品的原料。无患子果实市场收购价为4.5元/公斤。一棵成年无患子每年的经济产值约为250元。4000万元的造林投入,仅无患子一项就可为当地带来每年600万元的收入。

  “万亩林”共集合了枫香、山杜英、樱花、深山含笑、木荷、楠木等17个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随季节变幻色彩,不同时节展现不一样的风姿。在“万亩林”间,中国石油还铺设了1.8公里的区间路,硬化了3.5公里的林间路,建起一座六角观景亭。

  渐渐地,游客们开始慕名而来。周边村居里农家乐、杂货铺等小店也慢慢多了起来。当地百姓多了一门挣钱的生意。

  “这几年,山上树密了,‘崩岗’没了,地里能留住水了,土也越来越肥了。”家住露湖村村民涂家龙这么描述这片林子对其生活带来的变化。随着土地日益肥沃,他先在自家两三亩地里种上了水稻,再将单季水稻改种为双季,接着又成功种起了对土壤肥力、保水力要求较高的槟榔芋,收入节节攀升。如今,这三亩槟榔芋每年能卖上八九千元。遇上无患子结果时节,他得闲便上山采摘出售给收购商,补贴家用。

  和涂家龙一样,“万亩林”下的村民们纷纷在田间山头种上了各类作物,曾经贫瘠的土地重焕生机。受益于生态改善,这几年来,当地共有2521名村民,通过生态移民“造福工程”搬出深山、搬进新村,一步步脱离贫困。

  如今,“万亩林”处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草木馥郁,绿意盎然,成为福建水土流失治理中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景观林、林下经济致富林,为长汀及福建全省其它水土流区植树造林提供了示范,更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提供了以生态和经济型资源培育为主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的科学模式。

编辑: 吴海波
关键词: 长汀;中国石油;万亩林;生态扶贫

福建长汀中国石油“万亩林”打造生态扶贫样板工程

福建长汀,是闽西革命老区,曾是中国四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代长汀人与百万亩荒山作战,致力水土流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