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荒漠化治理的鄂尔多斯经验:绿色生态事业有“钱景”

2017-09-09 13:1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鄂尔多斯9月9日消息(记者郑颖 金建军)鄂尔多斯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没水、没电、没出路,农牧民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制约。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如今的库布其沙漠郁郁葱葱,覆盖沙丘的沙柳、红柳、大白柠条、甘草等植被随风飘荡,此起彼伏。

  2003年的夏天,对于居住在独贵塔拉镇敖楞乌素嘎查的牧民莫日更道尔计来说意义非同寻常,那个夏天他在库布其沙漠里种下了一颗希望青苗,从一株红柳开始,他夜以继日,克服重重困难,付出辛勤汗水,在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沙漠里追寻着绿色梦想。如今14年过去了,当年的一棵树变成了现在的一片林,创造出来的沙漠绿洲面积达到7000亩。用他自己的话说,地处沙漠腹地的农牧民,有了植被才能发展养殖,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现在的莫日更道尔计,盖起了新居,牛羊成群,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

  沙丘绿了,百姓富了,利用沙漠创造财富的农牧民越来越多。达楞花是杭锦旗远近闻名的治沙女能手,2009年因整体搬迁,达楞花举家搬迁至锡尼镇,没有牛羊,没有草牧场的日子使得达楞花一家生活异常艰难。2012年她不顾丈夫劝阻,只身回到库布其沙漠,尝试治沙种植,短短五年的时间,她共种植生态林地5000余亩,养殖肉牛70余头,年收入近30万元。达楞花说“以前没有尝到沙漠种植的甜头,现在想继续承包附近土地,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带动周边更多的农牧民治沙造林,增加收入”。

  库布其治沙模式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在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期间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眼下正是丰收时节,隆茂营6300亩土地上种植的玉米、马铃薯长势喜人,硕果累累。独贵塔拉镇隆茂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300亩土地是村集体待开发土地,一直未被有效利用,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调整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向,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该园区在2014年被申报为国家补充耕地项目,由内蒙古恒信实业集团恒禾泰丰公司负责运营,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隆茂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300亩土地在改良前是一片沙丘,经过平整,四周种植树木防沙固沙后,结合农田水利项目种植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当地农牧民既可参与种植、收割,又能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增收致富指日可待。

  一年固沙保苗,三年土地改良,五年形成规模。6300亩沙丘通过结构调整,现代农牧业发展规模已经具备。事实再一次证明,固风沙、涵水源,夯实生态建设根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明智之举。

  “我们要继续加大碳汇造林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把生态建设成果转化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伊泰北牧田园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向笔者介绍着碳汇林的发展规划。这家企业在杭锦旗有西北沟、赛音台、桃日木及百万亩碳汇林四个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3.7亿元,累计种植灌木沙柳、柠条等37万余亩,约2800万株,乔木约750万株。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当地农牧民大多是该公司的林业工人,通过种植养护碳汇林,同时结合林下经济发展种养殖产业,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编辑: 王雨馨
关键词: 荒漠化;治理;鄂尔多斯;经验;“钱景”

荒漠化治理的鄂尔多斯经验:绿色生态事业有“钱景”

鄂尔多斯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没水、没电、没出路,农牧民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制约。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如今的库布其沙漠郁郁葱葱,覆盖沙丘的沙柳、红柳、大白柠条、甘草等植被随风飘荡,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