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央广网

长征二F火箭发动机背后的航天记忆

2016-10-17 10:19: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安10月17日消息(记者刘涛2 通讯员何怡)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这个诞生“神舟十一号”火箭发动机的地方,就有那么一批人,每次观看发射,总是忍不住内心激动、热泪盈眶,这是人生至乐的一刻,裹挟着很多难忘的回忆和艰难的进展,这一刻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苦辣酸甜,是集智攻关的默默无言,更是困难与共的心手相牵。

  零下32度:挑战极限发射

  那是2002年的冬天,神舟四号即将在12月30日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艘可载人的无人状态飞船,是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役。

  深冬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室外温度已经是零下32度,六院试验队员穿着羽绒服在室外作业,衣服上的霜粒都结成了棱子,试验场边的铁栏杆,根本不能用手碰,一旦冷热相遇,尚有一点温度的手就只能黏冰冷的栏杆上了。

  这么低的温度,还能按时发射吗?常规发动机点火试验的最低温度也就是试验区试验时出现的零下十多度,从未经历过如此的低温工况,能顺利点火、正常工作吗?大家心里都在打鼓。

  恰好有人在羽绒服口袋里装了一个温度计,无意间掏出来一看,衣服里温度也已是零下14度了。灵光闪现,不如给发动机也穿件衣服吧!权衡之下,他们找来八条大棉被,把被子缝合起来,给火箭尾部做了件“大棉袄”:这样位于火箭尾部的发动机也就被保护起来了,在密封环境下,发动机温度能上升到零下8度,看来棉袄真是管用。可是,随着低温推进剂逐步加注,发动机温度还会下降,这可怎么办?

  既然防热,肯定也能保温,他们又找来了防热材料,把推进剂输送管从里到外包扎了三遍。俯身猫腰,在零下32度的极限寒冷之下,即使身上裹着厚厚的羽绒服,也冻得人全身发麻。为了保持足够的体力和清醒的头脑,试验队员只能短暂地回到室内取暖,又返回室外为发动机保暖,反反复复,从白天一直折腾到深夜。

  第二天凌晨0点40分,神舟四号发射成功了,所有的人松了一口气。挑战极限低温发射,这是头一次,但也是成功的一次。在六院人的字典里,真的没有不可能,他们能想到也绝对能做到。

  336个小时:让航天员放心升空

  在一次成功的发射背后,准备时间很长很长,即使是成熟的发动机型号,从设计、生产到试验,都酝酿着很多人、很多年的心血。

  那是2010年10月的一天下午,六院研制的一批流量调节器正在进行液流试验。工作4分钟时,其中一个调节器突然出现参数跳变,紧接着调节器丝杠突然断裂。这批调节器将随着发动机产品装备在长2F火箭上,肩负着送神舟十号飞船上三位航天员上天的使命;如果调节器失效,火箭无法将飞船送到预定轨道,载人航天的任务也就无法实现。一个调节器有问题,那么这批调节器的质量就都有待考量。调节器亟待交付,发动机正待组装,怎么办?

  当时,六院11所19室负责该调节器设计的技术员异常稀少,大部分都分别去了北京和上海出差,留在大本营的只有三个人。三人小组立即到现场查看了试验情况,当天晚上就开始连夜梳理问题,制定故障树、翻看设计报告、回查底事件…,终于在第二天凌晨七点完成了分析报告提交所里审查。报告顺利提交,三人才感到腹中空空如也,回头一想,忙碌一晚,居然连前一天的晚饭都忘了吃。

  问题被定位了,设计环节毫无纰漏,原因是外协厂家在电抛光时酸洗时间过长,造成材料析氢而发生的氢脆现象。为充分验证结论并实施改进,三人顾不得休息,又兵分三路,一人负责去几个检测机构送样检测,一个负责在家分析试验数据,另一个则赶到宝鸡外协厂家现场排查问题、制定工艺改进方法。

  最终,有问题的一组调节器从这批产品里被筛选出来,其余的合格产品按时按计划顺利交付了装配;外协厂家的生产工艺也得以改进优化,再无过度酸洗的情况出现。

  在航天六院,一般性的问题归零需要持续几个月,而这次问题归零,在三个人的马不停蹄下,只用了2周,确切地说是336个小时。时值中秋,三人小组没人想过休息,熬过几个日夜,依然干劲十足。为了航天员安全放心上天,和时间的这场博弈,他们最终胜利了。

  失踪的绸布块:一点疑虑,从头再来

  那是一次发动机总体装配完成后,装配人员在清点擦拭用的绸布块时,突然发现少了一块!怎么办?这是载人航天用发动机,如果绸布块遗留在发动机腔体内,将有不可预知的后果!装配员仔细回想了整个装配过程,但由于太过紧张,他始终想不出是在哪个环节弄丢了绸布。

  六院7103厂总装车间领导、工艺、装配班都动员起来,通过从现场视频观看装配员行动轨迹,将他经过和呆过的地方做了地毯式搜寻,连现场的垃圾箱也被翻了个遍,装配现场的其他产品也做了排查,始终没有发现绸布的踪影。

  工艺员推断,发动机的每个开口处在装配完毕后都会进行封堵,可以有效控制多余物遗留。但为了保险起见,大家决定先用内窥镜检查发动机腔体和管道,并且对可能产生问题的组件进行了分解,确定绸布没有遗留。

  那绸布到底去哪了?即便没有遗留在发动机腔体内,但没有找到实物,大家悬着的心总是放不下来。他们又去到领用绸布的库房,对库存绸布和领用台账做了全面核查。问题发现了:装配员在绸布以旧换新时,上交了三块旧绸布,领到手时却只有两块新的。由于太过着急和紧张,他居然没有再次确认,才导致了这场虚惊。

  20多个人,停工3天,一次彻底排查,这就是六院人的严谨和严肃,没有“可能”,也没有“大概”,只有百分百的严慎细实。

  秦岭深山:另一个家

  负责长二F火箭发动机试验的六院165所一室,一年里有200多天驻守在秦岭深处的火箭发动机试验区,离家别子,远离喧嚣,无怨无悔地践行着航天报国的承诺。

  为了完成试验任务,很多人做了家庭重要时刻的缺席者:缺席孩子的出生、缺席与去世老人的最后一面、缺席家人需要照顾和支持的很多时刻。在缺席的日子里,身边的同事变成了战友、家人,互相关爱和支持,相扶相携走过了那些值得回忆的点点滴滴。

  试验准备的充实还能让人短暂地忘却这种落寞,而每周一次的短暂半天休息,才最是熬人:试验区周围的山,该转的都转过了;谈天谝地,能聊的也都聊了无数次了。寂寞的滋味,他们最懂。山上的核桃、一年一季总会去摘;林间的竹笋,绿油油的青尖儿就下了锅炖上了肉;溪里的小鱼,钓上一小桶,裹上面用油炸了也别有一番滋味。

  有两名同志,生日恰巧在同一天,也无独有偶地,每年生日几乎都是在试验区渡过的。两个人干脆来了个约定,每年生日那天,下班邀约上三五同事,一起去试验区十公里之外的小镇吃上一顿饭,改善下伙食,也纪念自己又敬业坚守的这一年。

  最难忘的,还是试验区的那顿加班饭。有一次,为了节约时间,免去上下台的麻烦,很多人选择完成当天的工作才下试验台。等回到宿舍,食堂的正常供应早就结束了,食堂师父用好几个鸡蛋和剩下的米饭给大家炒了一锅香喷喷的蛋炒饭。还有当天剩下的炒菜,师父说不用打卡,你们随便吃。饿极了的几个小伙子风卷残云,把战场打扫得一干二净。那滋味,只有当时的他们才能体会,吃上热腾腾的炒饭,所有加班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身心疲倦,一扫而空。

  试验基地周围,没有住户,自然也没有太多的物资供应。每次大车经过宝桥市场,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去市场买上很多东西,日用品、零嘴,这就是试验期间所有的开销来源。每次试车成功返回西安的前一天,很多人也会步行到周边的农户家里收上一些土鸡蛋、木耳和花椒带回去。这些看似乡土的特产里,满满的,都承载着一室职工,对家庭的牵挂和眷恋。

  这就是和长F火箭发动机有关的故事,有苦有泪,有惊有险,但每一次经历、每一个回忆,都是独属于六院人的航天记忆。六院人说:事业赋予使命,给们展翅翱翔的舞台,也让人生的每一刻都变得有盐有味。珍惜、感恩,我们在心底好好珍藏,待到青丝尽褪,卸下重任,还能悠然心安地泡上一壶好茶,细细品味这不负韶华的美丽人生。

编辑:刘拓拓

关键词:陕西

说两句

相关阅读

航天人程磊:在深山绽放的青春梦想

铿锵有力的口令下,托举“神舟十一号”的长二F火箭发动机爆发出雷霆万钧之力,呼啸而去,两名中国航天员将乘坐我国我国第11艘宇宙飞船,飞往遥远的太空,与早早等候在那里的“天宫二号”实行交会对接。

2016-10-17 10:19:00

把脉陕西绿色崛起,互联网+中国行峰会走进陕西

2016-10-14 19:02:00

“红色书屋”传播红色文化

10月13日上午,在延安火车站“红色书屋”里,陕北老艺人传统说书《相聚圣地延安》节目吸引旅客纷纷驻足观看。

2016-10-14 16:48: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