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牧歌]新疆牧民冬季大转场记者亲历之四:惊险过雪山(图)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牧民乌马尔·赛比和他的妻子在冬窝子(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央广网乌鲁木齐12月6日消息(记者刘钦 张雷 肖源 刘飞 张程 罗成 伊犁台记者王美涵)跟随牧民转场采访第三天,巴哈凌晨2点就要出发,全天在雪山中的牧道前进,我们实在无法跟上他的步伐,只要将采访的主人公换成了牧民乌马尔·赛比。

  今年39岁的乌马尔身材高大,当兵出身,汉语讲得不好却总是满脸笑容。他家的冬牧场距离果子沟牧场只有一百多公里,比巴哈的路程短一半多,第三天就能到达。

  转场第三天早晨,果子沟牧场牧业队党支部书记、村长巴合提努尔给我们当向导兼翻译。我们先乘车,后再次徒步翻越前一天走过的山路,与乌马尔会合,一起走向大山深处的冬窝子。

  牧民的冬窝子一般都位于山谷中的低洼处,大山阻挡了肆虐的寒风,冬天雪很少,也相对暖和。只是今年天气干旱,冬窝子的草情并不好,难以满足全部牛羊越冬食用,乌马尔便提前备好大量草料。

  若要进入冬窝子,就必须翻越数座雪山。我们本以为自己翻山并无问题,但站在山脚下才发现,所谓的牧道就是没有道路,陡峭处有几段几乎呈60度至70度的险坡,两侧还有依稀的狼脚印,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所幸乌马尔知道我们要来,早就在转角处准备了马匹,我们便骑马前行。行至转弯处,道路狭窄,几乎只容一马可过。左侧高山,右边便是悬崖,听牧民们讲往年在山路中也确实出现过羊群滚落山崖的情况。此刻的我们几乎紧紧地趴在马背上,摸着马脖子说:哥们,全靠你了……

  骑马上山的路只能目视前方,断不敢回头,身后便是万丈深渊。待骑行至山间平坦处,我们早已浑身冷汗。只是这样的路对于牧民来说,每年转场都要走,早就习惯了。我们见乌马尔的妻子行走时腿脚有些不便,问她这大雪山路是怎么过来的,她笑笑说:骑马啊,习惯了,不害怕。

  当天下午,我们便与乌马尔一起赶着羊群来到了他的冬窝子。乌马尔告诉我们,他和妻子住的房屋是用石块垒起来的,再用羊粪和上雪堵住缝隙。羊圈下半截也是用石块垒的,上半截是挖头一年羊圈里的羊粪,一块一块垒上去的。

  巴哈提努尔对我们说:在冬窝子,羊粪可是好东西,既能做防风保温的建筑材料,还是就地取材的燃料,牧民整个冬天烧水、做饭,全靠羊粪。羊粪还有着神奇的功效,即便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只要走到羊粪墙前,就不会觉得冷。

  在乌马尔的石屋内,我们围坐在炕上,火炉内熊熊燃烧的羊粪,把室内温度很快提升到20度左右,坐在炕上身上还算暖和,不一会儿,火炉上水壶里的水也烧开了。乌马尔的妻子在我们面前铺开一块干净的餐布,拿出事先带来的几块馕,掰成小块放在餐布上。又拿出一摞干净的碗,从带来的奶桶里舀上两大勺洁白的熟牛奶,兑上刚用开水泡好的砖茶,再从盐罐里捏一撮盐加进去,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奶茶便端到我们面前。

  我们一边吃馕和奶茶,一边聊天。乌马尔告诉我们,在这里每天要放羊、清理羊圈,要干的活还多着呢,一天也不会闲着。至于文化生活,现在冬窝子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手机有信号,随时可以和留在果子沟牧场定居点的老人和孩子通话。安上了太阳能发电系统,晚上用上了电灯。

  看到乌马尔还带来了一台电视机和卫星天线,我们问他:装好以后能看电视吗?乌马尔说:把“锅”装好,就能收到40多套电视节目,白天出去放养,晚上回来看,.一般都看当地的哈萨克语节目。我还带了一个VCD过来,还有好几张电影光盘。

  告别乌马尔和他妻子,我们再次沿着令人心惊胆颤的山路出山,乘车返回温泉县。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编辑:竹立志作者:  日期: 2014-12-10 09:36:00
标签: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