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行动)河北临城:小核桃 大产业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公路两边的“绿宝石”(央广网记者孟晓光 通讯员赵英丽摄)

    央广网邢台6月18日消息(记者王志勇 孟晓光 通讯员赵英丽)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绿色中国行动》报道组在河北省临城县采访了解到,临城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薄皮核桃近20万亩,年产值近5亿元,全县形成了以薄皮核桃种植加工为主的绿色产业链,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

    在驶入河北临城县城区公路的两旁,是十几公里的核桃林,大大小小的核桃树上,挂满了绿色的小核桃,当车子拐进蜿蜒曲折的核桃林通道中,更仿佛进入了仙境。

    十几分钟后,在了一片30多亩的薄皮核桃林前,车子停了下来。一位带着草帽的农民骑着三轮摩托车迎面而来,随行的临城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临城县乔家庄村66岁的核桃种植大户—乔二民。

    乔二民告诉记者,几年前,当地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他家有30多亩次耕地,平时种植小麦、玉米,但收成一般。经过考虑他将这些次耕地主动进行了退耕还林,种植了县里推广的薄皮核桃。如今,30多亩的核桃林,一年给他带来20万元的收入。

    据临城县副县长刘贞哲介绍,在临城,退耕还林退出了一个绿色产业。自2002年退耕还林以来,临城县共完成退耕地造林4.8万亩,辐射带动发展薄皮核桃近20万亩,年产值近5亿元。而临城县人口不到21万,核桃林几乎达到人均一亩。

    据介绍,临城县的岗坡地多以种植一季花生、谷子为主,每亩土地一年的纯收益约为1000元,而进入盛果期的薄皮核桃亩产可达150公斤,按平均售价3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4500元,扣除成本1000元,每亩纯收益3500元。加上林间间作、育苗、贩卖、到核桃种植企业打工,农民在核桃产业链上的受益远远高于其他经济作物。

    刘贞哲介绍,经过十多年发展,临城的薄皮核桃从星星点点的种植,到育苗、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最终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取得今天的成就,在核桃种植户看来,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

    在临城县乔家庄村,村民乔二民望着挂满果树的“绿宝石”般的小核桃,脸上露出满满的幸福。他告诉记者,实施退耕还林以前,由于种植小麦、玉米效益低,他们村1200多亩次耕地几乎是一片荒草。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农户种植薄皮核桃,建水利、修道路,一头补苗子,一头补深加工,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组织,对农户进行多方位、全过程帮扶。

    临城县副县长刘贞哲说,为了扶持核桃产业的发展,该县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薄皮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薄皮核桃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部门,纳入年度考核。县财政每年出资120万元,鼓励农民、企业连片开发、规模种植(每株核桃苗补助3-5元);对种植大户及(发展)核桃先进个人进行奖励(2013年度一次性奖励9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30多万元,仅补助苗木就达26万元)。

    临城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法宝就是龙头公司发挥的市场带动作用。

    临城县在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过程中,培育扶植了绿岭、绿蕾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全县8个乡镇、100多个村,形成众多农民参与的薄皮核桃产业大军。

    走进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果树标准化管理示范区,成方连片的核桃林,让人宛如置身世外桃源。

    绿岭公司是集优质核桃产、研、深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他们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为农户供应高纯度优质核桃苗、免费技术服务、产品保护价回收等,带动周边村千余农户栽植薄皮核桃,掀起全县种植核桃热潮。

    绿岭公司总经理王秀江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能生产原味和多味核桃及保鲜核桃、核桃食用油、核桃保健油、核桃复合蛋白饮料、核桃壳活性碳、核桃肽营养品等产品,还能进行新产品研发。可直接为社会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解决整个邢台市“百里百万亩核桃产业带”所产核桃的销售问题。

    临城县核桃产业链条不但向后延伸,同时也向前延伸。“树上结核桃,树间种苜蓿,树下养柴鸡,树旁建沼池。”绿岭公司技术顾问、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说,这种四位一体立体能源生态模式既能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又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编辑:李逢静作者:  日期: 2014-06-18 12:02:00
标签:绿色中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