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就地城镇化 城乡差别渐消失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昂素镇哈日根图现代牧区(央广网记者 宝音 摄)

  央广网呼和浩特5月6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宝音)车辆行驶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草原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栋栋崭新的农牧民别墅,一处处漂亮精致的居民小区……这都源于当地2011年开始的城乡头筹工作。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一直以农牧业为主,是内蒙古33个牧业旗之一。近年来依托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1年6月,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试点,正式启动城乡统筹工作。当地按照“以产业定去留”的工作思路,尊重农牧民意愿,由农牧民自主选择留居农牧区或转移进城。

  进城的农牧民主要转移到旗政府所在的敖镇和新兴工业重镇上海庙镇,当地专门建设了长城花园小区、新希望家园小区、巴音家园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来安置大批的进城农牧民,小区内设有娱乐活动场所和文艺活动广场,超市、餐厅、医疗服务室、图书室等公共服务场所一应俱全;另外,通过在两个重点镇建设文化产业园、创业就业市场等工作拓展就业空间,通过落实为转移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享受一份教育奖励、领取一份土地收益的“六个一”政策,确保转移农牧民能就业、能致富。

  而对于不愿理离开草场土地的农牧民,鄂托克前旗探索对他们“就地”城镇化的政策和方法。针对农牧民居住、生产分散的现实特点,探索形成了新型村庄、集中居民点、现代家庭农牧场等多种发展布局,为留居的农牧民统一规划建设了平层别墅,配套建设路、电、水、气等设施,让农牧区也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使出行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对于留居农牧民的生产,通过整合土地、草牧场,使每户都有一处3000到5000亩的草牧场,以及一块140亩以上的饲草料基地,建设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园区,同时,为农牧民生产配套大型喷灌设备、以及耕种播收的农机具,促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

  当地城乡统筹工作开展三年来,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旗累计在敖镇和上海庙镇开工建设各类保障住房9000套,已建成投用3570套,共有11000多名农牧民转移进城;在新型村庄、居民点建成平层别墅1000多套,农牧区人口明显减少,城镇化率达到近60%,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责编:任芳  日期:2014-05-06
标签:鄂托克前旗;城镇化;城乡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