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改革开放40年 青海大手笔谱写农牧业新篇章

2018-11-16 09:2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宁11月16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台记者张永安 辛娜)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粮油增产,粮食稳步跨上百万吨,“菜篮子”供给充足,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牧业投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青海省农牧业具有气候冷凉,可利用耕地少、草场面积低,生产方式单一等特点。40年来,青海省始终把确保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调结构、抓特色,重科技、攻单产。截至2017年底,全省蔬菜产量达171.4万吨、肉类总产45万吨。此外,青海省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从1978年的人均113元,增长到2017年的人均9462元,40年翻了近84倍。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新海村,牧民任青扎西正在他的家庭牧场里劳作。2016年开始经营家庭牧场以来,如今牧场里有育肥着90头牛和500多只羊,一年下来,收入在10万元左右。

  任青扎西对记者说:“我家有2160亩草场,政府每年给我补奖2.3万元,我家盖新房子的时候,政府又补助了我3万多元,现在的好政策真多。”

  任青扎西得到的补助资金受益于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等惠民政策的实施。自2011年这项政策实施以来,仅刚察县累计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近5.5亿元。在生态保护和牧业发展两个层面上,草原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黑土滩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实,既保护了生态又鼓起了牧民的钱袋子。

  刚察县草原监理工作站副站长刘雪明介绍:“大的惠民政策还有退牧还草,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青海湖流域的综合治理,还有游牧民定居工程等等,给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草地资源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通过几年的发展,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玉拉村建成了千栋温室蔬菜种植基地。不少村民流转了土地拿到了租金还可以在种植公司打工增加收入。

  湟中县多巴镇玉拉村村民李芬兰告诉记者:“以前我家种着3亩地,一年只能赚3000多元,还很辛苦。现在把地流转出去了,租金加上打工收入,一年下来有3万多元,比以前翻了10倍。”

  青海鲁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峻介绍:“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更充分利用了种植时间。以前传统农业一年可利用时间只有4个月,现在四季都可以生产。”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湟中县打破种植小麦、油菜、马铃薯的单一模式,开始选择更多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经济作物,收入明显增加。

  湟中县泥麻隆村党支部书记汪治财介绍:“我们村没搞特色种植之前,人均收入才5300多元,现在人均收入达14336元。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20%以上。”

  湟中县农牧和扶贫开发科技局副局长黄品贵说:“通过农业调整以后,农民有自己想从事的产业,有发展产业的愿望,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加收入,能够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下一步,青海省将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协调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产业兴旺。

编辑: 郑皓月

改革开放40年 青海大手笔谱写农牧业新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粮油增产,粮食稳步跨上百万吨,“菜篮子”供给充足,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牧业投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