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0月27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四川省各地各校迅速组织行动、积极贯彻落实,聚焦加强作业统筹、做优课后服务、提升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等主要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真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涌现出一大批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新变化。

全面启动“托管+拓展”模式

课后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四川省各学校全面启动“托管+拓展”课后服务模式,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坚持一校一案,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增强课后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积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鼓励课后服务教师跨学校走教,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并结合学校理念、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形成“融合管理”。进一步组建课后服务管理中心,对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开展分层分维度协同管理,做实课堂质量监管,以好质量的服务内容吸引学生。

各“导师”成为最强助攻

课后学习课程丰富多彩

为实现课后服务内容“百花齐放”,各学校纷纷推出相关举措。鼓励开展好体育、美育、科创、劳动实践等社团活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链接校外专业人士,通过吸纳青年科技人才、专业院校教师、专业院团会员、聘请退休教师、征集大学生和家长特长志愿者等方式,组建学校“1+N”课后服务导师库。结合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打通学生“兴趣+特长”个性发展的通道。课后服务和素质教育的巧妙结合,既为学生们“减”了负,又为他们“加”了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全面发展的时间和机会。

实时监管校外培训机构

为“双减”工作提供助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各学校努力构建齐抓共管、共同监督的良好格局,在运用行业自律的同时不断加深监管力度。针对实时视频监管、日常督促检查发现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坚决依法查处、严厉整治。广泛宣传“双减”政策和参加校外培训注意事项,扩大“双减”政策家长知晓率。及时发现隐形培训,制止变相培训、超标培训和违规课程,全力保障校外培训领域风清气正、促进规范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