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2日消息(记者王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12日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小康”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指免于劳苦和匮乏,生活水平处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种较为殷实幸福的状态。享有安宁、祥和与幸福的生活是人们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根据自身具体国情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蕴含着关注和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促进人权的丰富内涵。

白皮书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全面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人权事业新境界

白皮书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全方位发展的进程,始终体现和包含着解放人、保障人、发展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保障生存权,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实现各类人权协调发展,全方位增进各类人权和基本自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促进所有人的人权,切实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发展、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白皮书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权保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民主政治基础,推动了人权法治保障持续加强,培育了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文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基本生活水准权

白皮书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白皮书指出,我国贫困人口粮谷类食物摄入量稳定增加,“不愁吃”问题基本解决,重点贫困群体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免于饥饿的基本权利得以切实保障。同时,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5年末共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此外,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