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陈锐海)“大熊猫是我们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成就的一个缩影。”在中共中央宣传部7月7日举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分享了她的大熊猫繁育故事。她说,过去二十多年,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成绩斐然。

80年代,侯蓉做过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当时野生大熊猫只有1114只。2011年,第四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经恢复到1864只。1990年圈养大熊猫只有104只,到2020年年底,圈养大熊猫有633只,增加了五倍。

“这是一个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克服困难的过程。”侯蓉学的是动物传染病专业,并不懂繁殖技术,刚到繁殖实验室,只能硬着头皮学,甚至要从头学习英语,直到能够读懂繁殖设备的英文说明书。

有一次,一只野化训练的大熊猫受伤了,侯蓉接收到的报警信号是这只熊猫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活动。随后,工作人员发现它爬到了原始森林的一棵大树上,距离地面差不多20米。怎么抢救这只大熊猫,就成了一个难题。

为了解现场情况,设计救治方案,侯蓉带领一个小分队从成都出发,赶到保护区。当时已是黄昏,下着大雨,大伙顾不上太多,立马进入原始森林,一路跋涉,身上尽是泥水,“回来的时候已经冻得我话都说不成了,整个人直哆嗦。”而此时,前方十几米处突然出现一只黑熊,从前面跑了过去。

“回来的路上,车子陷在溪流里爬不出来,往上冲的时候,没有冲上去就往后退,差点退到悬崖下面去,车上的人全部都惊叫起来。我们回到驻地之后,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救治方案,顺利地救治了这只野化训练的大熊猫,现在已经完全恢复健康,继续开展正常的野化训练,这是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情。”侯蓉回忆。

她说,这些年以来,无论是创建研究中心,还是探索大熊猫的生殖奥秘,无论是解决大熊猫疾病的难题,还是想尽办法来保存大熊猫的遗传资源,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怀有高度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