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记者王晶)作为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如今已99岁高龄的邬沧萍仍然在忙着写书、为后辈的著作写序言,还要兼顾着做口述历史的工作。他曾参与了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第一个人口学系、第一份人口学学术期刊,也是我国人口学最早一批硕士、博士生导师。

面对“三孩”时代的到来,6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一级荣誉教授邬沧萍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从2013年启动放开“单独二孩”,到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再到目前的放开三孩,中国的人口政策不断优化。他表示,在放开三孩的情况下适度生育,是国家从全局考虑做出的均衡发展的人口战略,是很有远见的。

2011年9月24日,中国人口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人口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暨庆祝邬沧萍教授90寿辰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图片来自:CFP)

邬沧萍谈到,1971年,国家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不过,如今时代发生变化,生产力提高了,就需要不断促进人口结构相对稳定、均衡发展,但政策具体何时能够发挥效能,这涉及到教育问题、妇女就业问题等,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部分年轻人低生育意愿,邬沧萍说:“社会政策要不断改善,创造优生优育优教的环境。让他们愿意生育,也有条件生育。”

接受专访时,邬沧萍用呈现三角形态的人口金字塔形容,“底层是少儿、青年,人口多;上层是老人,人口少。但现在老年人寿命延长,生育率却在降低,未来随着社会进入超级老龄化,人口金字塔就会逐渐呈现菱形,直到倒金字塔型的特征。”而目前,我国辽宁、重庆、四川等12个省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4%),邬沧萍说:“我们或许即将面临‘顶部老龄化’,其结果就是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

当前,除了解决顶部老龄化问题,他直言,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平均一个妇女生1.3个孩子,这是非常低的一个水平。“从现在的情况看,生育率必须要提高至2点多,才能保障人口结构相对稳定。”

但为什么提出放开三孩,而不是全面放开生育?

针对不少人关注的这一问题,邬沧萍表示,相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我们虽说是人口大国,但在自然资源上还是相对不足的。“几十年来,我们仍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比如使得水资源不断丰盈,再比如,能够提高耕地产量,用全球9%耕地养活20%人口。”所以他认为,制定人口政策,也必须要考虑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情况。

而针对一些人热议的关于中国人口红利的问题,邬沧萍告诉记者,“三孩”政策实施后,我国的妇女生育率会提高,相应的一段时间后,人口的劳动力比例也会提高,人口红利、人才红利就会慢慢增加。而值得注意的是,其实还有一个红利,很容易被忽视。“深度老龄化社会,也潜藏着巨大的长寿红利。”邬沧萍说。

据记者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邬沧萍最早提到“未富先老”问题,也率先提出“健康老龄化”。他认为,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群将会超过5亿,但其实不止5个亿,在预测时,还没考虑到全面脱贫奔小康后,人的自然寿命增加了。如果老年人所拥有的经验资源,能够合理挖掘,将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新的动能。

此前有人称:“邬教授自身就是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最佳典范。”在邬沧萍眼中,经常用脑、经常思考是很重要的生活方式。他和记者分享健康长寿的“9字箴言”:“身要动,脑要用,心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