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记者王晶)这个“五一”假期,乡村旅游再掀热潮,田园乡村越来越成为民众期待的旅游地点。

近期,不少地区陆续出台政策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在地方落地。那么,“五一”假期后,各地该如何延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热度?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

李国祥表示,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型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融合到一起,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使得小镇和乡村成为消费新动能。“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会对乡村旅游有很大的需求,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他说。

2021年5月1日,云南省昌宁县温泉镇,茶艺师在展示茶艺茶道,宣传普及茶文化(图片来源:CFP)

需求有了,政府政策也在不断扶持,乡村旅游还差什么?

“现在乡村旅游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虽有很大发展潜力,但要做好长期规划,引导其与民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这是李国祥给出的答案。

他认为,目前,乡村旅游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比如乡村旅游的分类分级有待精细化,乡村旅游的配套措施等方面也有待完善。”李国祥补充说,还有一部分参与乡村旅游的农民,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收入,但如何让集体经济也获得更多收入,是考验乡村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指标。

从乡村旅游到农旅融合,李国祥谈到,从微观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一开始很红火,大家感觉很新鲜,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他向记者举例称,有一些地方曾经农家乐发展得很红火,但是没有回头客。游客第二次来,还是老一套。对于农民来说,要不断创新文旅产品,让游客有新鲜感,才能抓得住乡村旅游发展的“命脉”。

李国祥建议,要把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与整个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将顶层设计和基层需求相结合。与此同时,他还提到,如今部分一哄而上的旅游特色小镇,慢慢变成了商业气息较重的“小吃一条街”,“这是典型的对自身发展定位模糊,乡村旅游不能盲目发展,要因地制宜,找到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