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4月8日,距离武汉“解封”整整一年过去了。穿行在武汉,如果不是特意问询,甚至很难看出疫情发生过的痕迹。武汉长江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曾作为方舱医院的武汉体育中心训练馆里,羽毛球比赛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夜晚的保成路夜市灯火通明、人气爆棚,密密麻麻的小摊铺前,卖小饰品的、做美甲的......吆喝着招揽生意。若问起这一年有何变化,很多人会说,“越来越好了,终于回到了过去的生活,向前看嘛。”

那些疫情时为武汉“拼过命”的医护人员,那些身处绝境、经历过生死的患者,那些穿行于危险、百般服务的志愿者,以及无数忍受过孤独、痛苦、低潮,最终挺过来的普通武汉人。如今,他们的日子归于平凡,却依然在平淡中闪着光。我们回访了六位不同领域的武汉人,看看他们的故事。

2020年2月,汪勇做完胸部CT,结果显示正常,终于可以回家(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1年3月,汪勇在顺丰速运武汉硚口区分部拿着快件(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导读】

汪勇,疫情时这个名字仿佛代表着无所不能,他凭一己之力,搭建起一条医护人员后勤服务保障线。他也获得了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里写到:“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如今已经一年过去,当我们再次见到汪勇时,他依然忙到停不下来,处理工作,组织志愿活动,帮忙解决各种问题......将更多的热血投入平凡的生活中。

以下内容根据本人自述整理。

2021年3月,汪勇在顺丰速运武汉硚口区分部(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汪勇自述】

我叫汪勇,是顺丰快递的一名员工。去年疫情的时候,我进入了一个志愿者群,免费接送医护人员,后来又组建了30人的志愿车队,满足每天500人次的用车需求,再后来和共享单车等一些企业合作,比较系统地解决了金银潭医院的出行问题。随后便把更多精力放在医护人员的生活需求上,包括用餐、穿衣、修眼镜等,我们当时一共对接了10个志愿者群,约2000名志愿者,为10个医护人员所在的酒店,大概4000名医护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

2020年4月8日“解封”那天,我也在上班,开车在路上就堵车了,那堵的感觉更多的是开心。在疫情期间看着这么大的马路一辆车都没有,整个武汉不知道怎么样变成这个样子。但随着解封的当天,就感觉,哎呀,武汉回来了!

2020年三月,我被公司破格提升为硚口分公司的经理,工作性质完全变了,以前是一线员工,现在是管理者,要对工作开展统筹规划、落地回顾各方面的考核,对一些业务的达成、用工安全都要负责。现在比以前当快递员的时候忙多了。

我在疫情期间是第一次当志愿者,收获到了很多认可和帮助。现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肯定要把这个乐于助人的事情更大地发挥好,利用现在身上的资源,把志愿服务工作更多地开展,更多地动员,去帮助更多的人。因为大家也都信得过我。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经常在参与一些志愿服务的时候,看到很多家长都是带着孩子一起来,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这种教育我觉得孩子感触会特别深,我在现场看到那些孩子跟老人聊天的时候,老人很开心,孩子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帮助到了别人。

如今,有时间我也会和当时的朋友聚一下。前几天,重庆的医护团队回武汉,我很庆幸地赶回来跟他们聚了。摘下口罩的时候我们都不认识,因为当时一直都是戴着口罩。聊起来,别人可能都难理解我们相互之间的这种感情。他们潜意识里面认为我没必要这么做,而我特别尊敬这一帮人,感觉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特别高兴。这种感情的建立特别特别的珍贵。

马上就是武汉“解封”一周年了。这一年确实让我太惊讶了,没有想到武汉会走得这么好,原以为武汉最起码得三五年才能走出来。其实特别感谢国家的支持,全国人民的帮忙。比如,疫情刚结束时那些为湖北带货,带动武汉经济的措施。带货直播一开始,我们这边的滞销品全部销出去了,慢慢都好起来了。

我觉得这一年的变化,是所有人的努力换来了武汉的复苏。这座城市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几乎是恢复了。你现在看到商业区、夜市、餐厅都是人来人往的。第一个,靠的是大家的帮助。第二个,武汉人民自身的努力,用我们武汉话讲叫“不服周”(不认输)!

制作名单:

总监制:张军、于锋

总策划:张春梅、赵净

策划:李雪南、朱虹、关宇玲

记者:孙瑞婷、张卓

摄影:韩靖

设计:牛晨明、张慧玲

制作: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