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央广网记者梁爽

  央广网北京3月21日消息(记者梁爽)“如果都用国标的,那太贵了,送货的时候你就说,我检测,就给你带检测板过去。”3月16日,在北京花乡万鑫天地建材市场,记者以咨询外墙保温材料为由,询问挤塑板价格情况。一家专门销售建筑保温材料的商户在报价后对记者说。

  据其介绍,到他们家拿的货基本是普通B1级挤塑板,每立方米价格在300多元,也有“最普通的”200多元挤塑板,便宜就是不阻燃,遇火就着。“也有人买,但是我们都不愿意送,不拿国标的,也得拿差不多的,基本都拿普通B1的。”而商户口中“基本都拿”的B1级挤塑板,仍达不到国家检测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标准,该商户直言,要达到国标得四五百一方,如果需要检测的话,可以提供检测板。

  近期高层建筑发生多起火情,建筑外保温材料多次被提及。公开资料显示,3月9日,石家庄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110多米高的大楼连烧5小时,而起火原因就与外墙保温材料有关;1月14日,山东省济南市一家物流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发生火灾,是由保温材料燃烧导致;2020年1月1日,重庆市一小区居民楼发生火灾,原因也是引燃外墙保温层及雨棚;2019年12月2日,辽宁省沈阳市一住宅楼因外墙保温材料起火……建筑外保温材料何以成为引火“帮凶”?

  事实上,对于建筑外墙保温层防火性能,国家早有规定。2014年公安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要求建筑的内、外保温系统,宜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不宜采用B2级保温材料,禁止采用B3级保温材料,标准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A级为不燃材料,多为无机保温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等,B1级为难燃材料,B2级是可燃材料,B3是易燃材料。这类多为有机材料中添加阻燃剂,如挤塑板、聚苯板等。

  多数商家优先推荐“非标”B1、B2级保温材料

  记者注意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建筑高度,有明确的耐火极限要求。其中对于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规范要求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应为A级。但频频发生的火灾,公众质疑为何高层建筑一遇火就易被“吞噬”?如今建筑外保温材料耐火等级到底如何?

  3月16日,央广网记者走访了北京十里河建材市场和花乡万鑫天地建材市场。记者看到,挤塑板仍是目前市场普及率较高、较常规的保温材料之一。很多销售外墙保温材料的商户店内多摆放一些厚度不一的蓝色挤塑板样品,摸起来质感类似泡沫板。

  挤塑板样品。商家称,上面一捆颜色较暗的是普通挤塑板,不阻燃;下面两捆颜色较为鲜艳的是符合国标的挤塑板(央广网记者 梁爽摄)

  但记者在与十几家专门销售外墙保温材料的商户沟通后发现,根据国家标准,B1级就是难燃材料,B2级就是可燃材料,但是在建材市场,B1、B2级还“细分”为“普通”和“国标”。其中普通B1、B2级挤塑板每立方米价格在230-350元之间,商家声称也可以阻燃,但是阻燃级别不能达到国家检测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标准;而符合国家标准的B1、B2级挤塑板价格会比较高,每立方米价格为400多元甚至超过500元,可以达到国家检测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标准。

  这些声称有一定阻燃性、但不能通过国家检测的“普通”保温材料被商户称之为“非标”。当记者询问外墙保温材料时,多数商家会优先推荐这种“非标”B1级、B2级挤塑板。

  “挤塑板B1级350、 B2级300,B1、B2检测不保100%,要是保检测的话,就买好的呗,500多一方。”在北京花乡万鑫天地建材市场,记者询问了八九家销售建筑保温材料的商户,他们的挤塑板报价均在每立方米二三百元左右,多位商家告诉记者,很多做外墙保温工程的人基本都买这个价位的保温材料。

  16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十里河建材市场板材区,看到有工人打包着成捆的挤塑板。记者走进一家销售保温材料的门店,得知记者要购买建筑外保温材料,商户老板首先推荐了每平米10元的B2级挤塑板。

  记者:“阻燃效果怎么样?”

  商户:“这不是阻燃的,这是普通的。”

  上述商户告诉记者,这款B2级挤塑板不阻燃,不能通过国标检测。

  这类“非标”挤塑板可以作为建筑外保温材料吗?对于记者的疑问,上述商户回答称,“可以啊,都是这个。”

  记者又调查了另外几家销售外保温材料的商家,同样的情况,商家推荐给记者的B1级、B2级挤塑板均不能通过国标检测。

  长期从事消防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客座副教授姜迪宁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进行买卖交易。即使各地存在建筑用料的差别,但是只要有火的作用,引起火灾的后果是一样的,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压低建材价格,更不能有侥幸心理。

  实际建筑用料和检测成了两码事?商家称送检可单独提供“国标”样块

  “一张5公分厚的挤塑板15,你要检测板就贵了,一张合到20多呢。你检测的时候拿好的呗。”在北京十里河建材市场,一位销售建筑保温材料的商家对记者这样说,按他的说法,实际建筑用料和国标检测俨然成为了两码事。

  这个商户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卖的挤塑板都有出厂检验合格报告,即使是不能通过国家标准检测的挤塑板,也有“正规的”出厂检验合格报告。

  这样的出厂合格报告能过关吗?记者采访到某大型建筑公司长期负责项目承包工作的李浩(化名),他介绍,外墙保温工艺很简单,关键就是看材料。而判断材料是否合格主要分两步:第一步是要有厂家出具的出厂检验合格报告,以此证明该材料能达到一定阻燃级别。第二步是在进厂前,也就是在建筑用料前,承包方要把保温材料再拿到第三方机构检测,再次确认该材料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不合格就不让进厂了,只要进厂的材料肯定是合格的。”李浩告诉记者,选择什么厂家、材料都是由承包商来决定,检测机构一般也是由承包商委托当地第三方有资质的机构完成检测。而工程最后完工,质监部门会有现场质量验收环节,现场还会有一个工程监理,主要对工程质量负责。“那个时候主要就是验收工艺,粘贴的牢不牢之类的,就不是看材料了。”

  “就算是有国家检测报告,但是厂商卖给你的东西未必是材料报告中的合规品,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姜迪宁表示。

  外墙保温成“隐蔽工程”?监管体系亟待协同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1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过不合格墙体外用保温材料。当年暗访记者在武汉建材市场难寻B1级和B2级的保温板现货,防火材料只能到厂家订做。十年过去了,如今在北京建材市场已经充斥着大量B1级和B2级的保温材料,但是如果一些燃烧性能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保温材料流入市场,在成为建筑保温外衣的同时,也为城市安全埋下了隐患。

  就在近日,石家庄一高层发生火灾,110多米高的大楼短时内便被熊熊大火“吞噬”,而起火原因就与外墙保温材料有关。

  一直从事建筑外墙装配式研究、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马少春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外墙保温材料主要分两类,一种是无机不燃材料,一种是有机保温材料。无机不燃材料虽然可以达到A级阻燃效果,但是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研发不成熟,成本也比较高,不能够大面积推广。所以现在大部分建筑外墙还是采用有机保温材料,而这类材料本身不防火,添加阻燃剂就很关键。

  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待解决。马少春表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之后的建筑外保温材料都要严格按照这规范施工。但是在规范发布前的建筑外墙用料,确实存在一定隐患,用现在的规范去套原来的工程也不合适。

  “绝燃、不燃的保温材料目前还比较少,让保温材料不燃烧暂时还不能一下子解决。”马少春认为,可以从建筑构造上来做研究。比如,把外墙保温材料放在两个墙板中间,采用中间保温,这样既可以解决防火问题,还可以解决外保温墙易脱落的问题。目前他正在做这样的课题。

  谈及外墙保温材料市场乱象,姜迪宁认为和缺乏明确的监管体系有关。他表示,外墙保温材料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加之涉及外墙保温监管的部门繁多,让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从监管环节来看,质监部门负责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主要负责检测样品,符合标准就算过关。后续对材料的用途、使用情况,以及后期工程中实际用了什么材料,质监部门缺乏跟踪,这让一些建筑商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另外,住建部门只负责建筑节能标准检测,不负责防火检测。而分管防火标准检测的消防检测部门实际上成为了最后一道检测关卡,也就是在一个建筑即将投入使用前才检查,相对滞后。在后期验收阶段,消防部门更多是从使用管理方面检查,比如消防栓、火灾警报、自动喷水之类的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合格,而不会过多涉及建筑外保温材料防火级别如何。

  姜迪宁建议,各部门之间应该协同监督,把好安全关。另外从源头上监管生产厂家,同时施工环节要确保每项工程的施工监理要监管到位,所有检测记录都要留痕,所有工程做到责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