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记者张潇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过去的一年,全国检察机关聚焦“三农”领域问题,加强涉农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20年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情况,并发布15件典型案例。

最高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924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或公告22015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37件、民事公益诉讼(含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646件。“全国检察机关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食用农产品安全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耕地保护、精准识贫扶贫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办理了一批有影响、有实效的案件。”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表示。

据胡卫列介绍,截至2020年11月,检察机关共督促清除处理各类生活垃圾、固体废物630.3万余吨,整治违法养殖场750家,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8.5亿余元;督促挽回、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2.7万余亩,恢复被毁损的林地12.4万余亩、草原5.1万余亩;督促保护、收回被套取或冒领的社保资金、国家补贴和扶持类资金6200万余元。

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方面,最高检组织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将“线上线下”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食品问题作为六项重点之一,督促查处、销毁假冒伪劣食品15.3万余千克,促进相关部门深化源头治理。

为促进各级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更加准确把握“三农”领域办案重点和法律政策界限,增进社会各界对“三农”领域公益保护的关注度和认同度,最高检发布一批公益诉讼检察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包括“河北省沽源县人民检察院督促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和贫困人口赡养政策系列行政公益诉讼案”等共15件。

据了解,这批案例涉及耕地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保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村食品安全整治、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等多个领域,不仅以最小的司法、行政资源取得了最大的公益保护效果,也准确把握办案尺度和法律政策界限,确保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这些案件涉及的问题,既是乡村治理的重点,也是民生热点。”胡卫列指出,检察机关办案时充分考虑民生、就业、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因素,不搞一律关停、搬迁等“一刀切”做法,同时注重以点带面,推动解决行业、领域、系统内普遍性和根源性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检察院在办理督促整治废弃农资包装物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过程中,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健全‘农户自行收集—回收企业集中—中转站分类—专业机构处理’的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置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废弃农资综合长效治理。”他举例说。

胡卫列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聚焦“三农”短板和突出问题,着力推进耕地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完善公益诉讼检察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