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记者张潇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据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一庭庭长郑学林介绍,该批案例中既有财产权益纠纷,如老年人委托理财,也涉及人身权益的保护,如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既有家庭内部赡养问题,也包括家庭赡养缺失情况下公权力机关介入的尝试,如依法指定福利机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老年人的监护人;既关注“老有所住”的老年人基本生存需求,也包括老年人旅游过程中合法权益的保护。

“此外,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还包括‘以房养老’、社会养老等养老形式创新中涉及的纠纷。”郑学林补充道,“可以说,每一个案例在保障老年人人身、财产安全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记者了解到,201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通俗所称“以房养老”。对此,最高法民一庭主审法官王丹表示:“‘以房养老’模式给‘名下有房产、手中无现金’的老年人养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但从司法实践看,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用‘以房养老’的名义,欺骗老年人,以达到非法侵占老年人房产的目的。”针对此种不法行为,人民法院加大打击力度,在对相关案件的审理中通过依法确认合同无效等方式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避免陷入“套路贷”陷阱。

依法审理涉老年人权益的各类案件,通过司法手段打击侵犯老年人权益的行为,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使命。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长刘敏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旨在弘扬孝亲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她指出:“子女赡养父母不仅是德之根本,也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民法典新设立居住权制度,继承纠纷中侧重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理念,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老年人依法指定监护人的制度,等等,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就是要使上述法律规定落到实处,依法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