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记者张潇祎)最高人民检察院8日举行“依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服务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情况,并发布了最高检第二十六批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谦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近五年检察机关全面履行知识产权检察职责情况。他指出,2016年至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共受理审查逮捕21400余件40000余人,批准逮捕16300余件28000余人;审查起诉30000余件65000余人,提起公诉23000余件45000余人。此外,检察机关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661件817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构成犯罪的案件1000余件1300余人。在发挥知识产权刑事追诉职能的同时,检察机关也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力度,2016年至2020年共受理涉知识产权民事监督案件495件,行政监督案件205件。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坚持精准监督理念,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引领示范作用。据孙谦介绍,五年来,最高检单独或与相关部门联合挂牌督办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77起,其中直接参与“快播”案、春节档电影侵权盗版“2·15”系列专案等重点案件的研究、会商及办理工作,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共82件。“这次发布的5个指导性案例中,有一件就是反映春节档电影侵权盗版系列专案的案例。”孙谦表示。

据了解,最高检此次发布的第二十六批指导性案例,包括邓秋城、双善食品(厦门)有限公司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广州卡门实业有限公司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立案监督案,陈力等八人侵犯著作权案,姚常龙等五人假冒注册商标案,金义盈侵犯商业秘密案等共5件,均为刑事案件。从罪名上看,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从犯罪手段上看,既包括传统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又包括网络环境下的新类型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郑新俭表示,希望通过发布该批指导性案例,提升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能力和水平,促进法律正确统一实施,为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等的研究制定提供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