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 11月28日举行的2020中国经济传媒大会上发布的首份《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显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营商热度高,前20名城市基本集中在该区域,苏州、佛山、东莞、无锡、绍兴等5个城市荣登“营商环境热力之城Top50”前五名。

  30城市各项指标表现均衡 96城市存在“偏科”

  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编制的这份报告,以261个地级市为样本(未纳入副省级以上、计划单列市以及省会城市),通过政策支持度、社会聚焦度、企业吸引度以及市场成长度四大维度、17个具体指标进行观察,分析2500多万条数据,最终形成261个地级市的营商环境热力指数,并以此绘制全国首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图。

  报告显示,261个地级市营商热力指数均值为73.57,112个地级市高于均值。总体排名前十依次是苏州市、佛山市、东莞市、无锡市、绍兴市、温州市、台州市、金华市、珠海市、泉州市。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城市占了九个席位。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广东、浙江、江苏也是“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对261个地级市营商热力指数进行层次聚类法分类显示:苏州、佛山、东莞、无锡和绍兴等5个城市为一类,相比其他城市在区域发展协同性、舆论宣传热度、公众讨论热度、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度等多项指标均有着显著优势,甚至领先;温州、珠海、台州、烟台等30个城市为第二类,各项指标表现较均衡,大多数处于样本城市的中上游水平;泉州、徐州、潍坊、淄博等96个城市为第三类,指标存在“偏科”,如吉林市社会聚焦度指标表现突出,对整体营商环境热度有所拉升;嘉兴、唐山、秦皇岛和廊坊等68个城市为第四类,部分指标可见潜力;柳州等62个城市为第五类,指标表现尚存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

  261个地级市前三季度出台3600余份营商政策

  报告发现,各地营商改革能量迸发,今年前三季度261个地级市政府官网公布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文件有3600余份,推出“减租降税”“缓交社保”“贷款贴息”等系列举措,助力企业战疫、复苏明显。

  以绍兴市为例,早在今年2月10日,绍兴市就推出政府兜底、财政补贴等37条意见,一周之后又推行开通就业大巴车、实行企业招工奖励等8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硬核政策。

  社会对营商环境聚焦热度空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的城市营商环境宣传热度、讨论热度较高,“创新创业”“政务服务”等是营商环境类报道核心关注点。

  新生的商事主体回暖。今年2月份261个地级市新注册企业只有13.14万家,系三年来单月最低值,但两个月之后反弹至80.57万家,同比增长11%。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秦皇岛市、德州市、苏州市、揭阳市、泉州市等城市新增企业数量较多,企业数量增存比率较高的是德州市、鄂州市、辽源市。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等指标数据明显回温。今年上半年261个地级市中至少109个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维持正增长,156个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温,173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湖北省有11个地级市增速排在靠后,但相比第一季度降幅明显收窄。

  报告认为,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温度,离不开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暖心的营商环境政策不仅要“立起来”,还要深入“走下去”。通过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实现政策精准兑现、服务质效并重以及城市高效运行。要突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协同助力优化,共生发展。要善用媒体讲好营商故事,褒扬城市营商优质化服务,提高城市营商环境政策知晓率,招才又纳财。面对复杂形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每个城市已经应时而变,化力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