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0月3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健康码扫码即可入院看病、24小时全天候门诊、人工智能辅助看片……这些原本在大医院才能施行的项目,如今在社区医院也能做。在浙江杭州,通过将信息化建设充分融入社区医院,居民的日常看病正变得更便捷,也更舒心。

  当社区医院遇上人工智能

  从外观来看,位于杭州西湖区的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像是一家三级医院:一进门就是宽敞明亮的就诊大厅,设有专门的导诊台、等候区、电子叫号显示屏,放射科(CT、DR)、有夜间门诊等,在二层的儿童门诊,还有专门的儿童游乐区,当然更突出的还是其人工智能标识,西湖区区域影像诊断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分中心就位于这里。

  与大多数社区卫生中心以老年人为主的情况不同,蒋村的辐射范围多为近两年内落成的新小区,主要就诊对象为女性和儿童。因此,在设施上也更趋近于智能化。

 蒋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像室内,医生正在阅片(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在蒋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像室内,两位医生正在利用超声人工智能进行阅片。超声人工智能即通过人工智能及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机构、超声设备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能有效提升医生对疾病诊断效率、准确度和科学性。

  蒋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俞维鑫告诉记者,当患者影像上传至电脑后,医生会先根据片子得出自己的结论,再点击人工智能按钮,机器可以根据影像特征,从数据库中快速进行分析。以甲状腺诊断为例,可快速提示医生结节在哪里,轮廓如何,预判结节良恶性,并提供辅助诊断建议。

  为了提高医生效率和准确度,2019年,西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甲状腺B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相关设备,并投入使用。

  2018年,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成为全国首家应用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以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甲状腺B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为突破口,西湖区卫健局专门成立超声质量控制小组,并以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验做法为基础,定期进行人工智能诊断技术的项目讲座和培训,确保所有超声科人员均能熟练操作系统,提升超声检查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西湖区共开展甲状腺肿瘤人工智能筛查共计3万余人,经人工智能诊断为恶性结节的有47例,其中远程诊疗专家会诊19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漏诊的可能性,从而快速提升我们的疾病诊断水平,也提升部分疾病早期发现率,让分级诊疗进一步得到落实。”俞维鑫说。

  刷健康码就医 “赊账”看病

  用医保卡、身份证等刷卡就医,在如今的大多数医院都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刷健康码就能看病恐怕还相对罕见。而在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扫码就医已成现实。

  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医疗多功能自助机(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记者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附近居民如果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即使忘带身份证和医保卡,但只要调出智能手机中的健康码,就可以直接扫码或者刷脸看病。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斌锋告诉记者,对于老年人,看病产生的费用如果不会用手机支付,可以赊账,只要在48小时内完成支付就不会影响之后的就医。还可以与子女的银行卡绑定,直接从绑定的卡上扣款,“有了这些,老人无需担心因不会支付导致的就医难。”为了满足辖区内老人的就医需求,一层的门诊大厅内还保留了几个人工窗口,并且有专门的志愿者辅助这些对智能设备不太熟练的患者就医。

  长庆潮鸣街道下辖的15个社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9286人,占辖区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从202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该中心共管理高血压患者10209人,糖尿病患者3110人,慢性病管理是其中的一项主要任务。

  为了做好慢性病管理,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各科室门诊医生对就诊的35岁以上首诊病人,必须进行血压测量,并将血压检测结果记录于患者门诊病历和病历首页上。接诊医生还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对首诊血压高的患者进行至少2次随访。

  在患者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后,家庭医生团队会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同时为其建立慢性病档案。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后家庭医生可以在门诊时调阅健康档案,患者在市级医院及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就诊信息、检验检查信息、住院信息、体检信息等都会上传到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可以通过电子健康档案了解患者全面的健康信息。通过这些措施,目前该社区在管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0.08%,血压控制率70.0%,在管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1.06%,血压控制率达到了60.03%。

  破解养老难题 把居民留在社区

  一走进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闻到从二层飘来的浓浓的中药香。每天下午,这里的一层门诊都能看到不少前来看病、拿药的居民,而二层的中医诊疗室更是座无虚席。有的在做针灸、有的在做推拿,周围的居民早已习惯到这个离家门口只有几步路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有时还会跟熟悉的家庭医生聊聊家常。

  志愿者协助老年患者就医(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都说人这一生要交几位医生朋友,在我们这家庭医生比自己的亲戚朋友都好使。熟悉我的健康状况,还会时不时提醒我该注意复查什么、该吃什么药了。”居民陈阿姨告诉记者。

  与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类似,闸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老人。作为杭州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7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5%,其中高龄、独居空巢、残疾失能失智老人等重点对象1313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龄社区”。

  闸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汪泉告诉记者,为全面提升老年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水平,中心在医共体建设背景下,升级了医养结合模式,在下属卫生站点植入“养、护、康”护理养老功能,再依托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医、防”功能,成功破解“中心无养老病房、养老与医疗信息平台不互通、养老机构医保未开通”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老年居民选择回归社区就医。

  此外,为了满足附近居民的用药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增加了药房药品的种类,目前常备药品种类有将近700多种,且不少要在大医院能做的检验也可在中心的检验室里完成。以影像科为例,如今一名医生一上午可以拍300张片子,通过将影像直接传输到上级医共体医院,患者在20分钟内即可拿到报告。正是通过这些方式,一些原本从不考虑社区医院的居民开始慢慢回流,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社区。

  一组数据见证了改革带来的变化。自2013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闸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自20万余人次上升至43万余人次;社区就诊率从40%上升至78%;转诊率从15%下降至7%,第三方测评居民满意率连续两年排名江干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