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记者王晶)“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中国残联主席、康复国际主席,残疾姐妹一直是我最关心的人。”一直以来,张海迪始终关心残疾妇女的生存与发展,她曾到过很多贫困残疾人家庭,特别是农村残疾妇女家庭,她们在康复、就业、婚姻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

  9月17日,由中国残联发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康复国际共同支持的《行动呼吁:赋能残疾妇女和女童,共创我们想要的未来》发布仪式在北京举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的这番切身感受,引起了在场不少残疾人学员的共鸣,也使他们颇为欣慰。张海迪谈到,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最终,包括贫困残疾妇女都将摆脱绝对贫困的处境。她呼吁,国际社会要更加关注残疾妇女的生存状况,推动公平、包容、惠及每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从绝大多数人认识张海迪开始,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出现在教科书里身残志坚、被称为当代“轮椅上的保尔”的小姑娘,那个心无旁骛专心写作翻译的作家,已连续多届担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国残奥委员会主席。发布会现场,如今已65岁的张海迪身着蓝色条纹西装外套,优雅又朴素,仍如往日般亲切。

  在主旨演讲中,她谈到,在全球10亿残疾人中,一半左右是残疾妇女。她们是母亲、妻子、姐妹,她们要照顾家庭、抚育子女,要学习和工作。她们很多人的生活还有各种痛苦和困难,有的还被歧视,甚至受到虐待和伤害。“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城市乡村的残疾姐妹,我深知她们和家庭所承受的痛苦,她们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张海迪说道。

  自《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国际性文件出台以来,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残疾妇女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和残疾人融合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张海迪表示,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形下,她们的生存发展面临更多挑战。

  “在促进残疾妇女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海迪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贫困仍然是残疾妇女面临的最大困境。呼吁国际社会优先考虑残疾妇女的特殊困难,建立残疾妇女的社会保障和家庭支持政策,为她们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适宜的工作岗位和友好的就业环境,让她们和家庭过上体面的生活。

  在更具体的倡议方面,《行动呼吁:赋能残疾妇女和女童,共创我们想要的未来》提及,在就业方面,要帮助残疾妇女熟悉产品和服务能够适应竞争性市场的社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这些企业有可能成为残疾妇女获得有酬工作的可行途径;在教育方面,要提供合理便利,帮助残疾妇女和女童平等获得终身教育和培训,特别注意帮助残疾妇女和女童,包括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把握新兴的就业机会;努力促进残疾女童进入、融入并持续在主流教育系统中学习。

  而在维护残疾妇女健康和家庭生活权利方面,张海迪则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改善残疾妇女的营养状况,为她们提供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康复和生殖健康服务,保障她们在生育和家庭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她透露,中国正在建设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康复大学,愿意在残疾妇女健康和康复服务等方面加强研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社会分享经验。

  与此同时,张海迪强调,还要呼吁国际社会更加重视残疾妇女教育,不断提高她们的受教育水平,在教育的各个阶段推行融合教育;鼓励更多的残疾妇女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为她们提供特定辅助器具和生理卫生用品,让残疾妇女便利地出行和参与社会。

  张海迪谈到,加强残疾妇女的友好交流,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康复国际和中国残联愿意搭建全球残疾妇女事务交流合作的平台,与联合国机构、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开展广泛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法律政策完善,开展研究,不断增进残疾妇女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