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记者孙冰洁)“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关系到百姓吃饭的根本问题。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看似波动不大,但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明显,达到13.2%。

  CPI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下一步,猪肉价格走势会是怎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上述问题。

  付凌晖指出,近两个月CPI价格涨幅的确有所扩大,从7月份看,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占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的99.3%。而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从结构上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猪肉价格上涨,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为2.3个百分点;二是鲜菜价格7月份同比上涨7.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近0.2个百分点。这两项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

  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付凌晖认为,一方面是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餐饮服务逐渐恢复,对于餐饮相关的猪肉需求有所扩大;另一方面是由于7月份南方汛情对于生猪的生产和调运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到猪肉价格,导致涨幅过大。鲜菜价格上涨则是由于汛情影响生产和调运。

  对于猪肉价格接下来的走势,付凌晖表示,去年以来,由于一些不合理的限养禁养措施,生猪产能受到了一定影响。各级政府及时增加了生猪产能,从调查情况看,生猪存栏量在逐季上升,但从供给情况看,生猪生产供给还处于紧平衡,价格高位运行会持续一段时间,总体来看,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鲜菜价格主要是受短期因素的冲击,鲜菜生长周期比较短,对整体价格影响不会产生明显推动。

  在付凌晖看来,食品价格稳定仍具有很好的基础。作为食品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粮食,中国已经连续5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来看,我国的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今年的夏粮也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0.9%。“总的看,这些年农业投入逐步增加,粮食稳定还是有比较好的基础。全年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从工业消费品看,目前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加上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不存在,所以总体看,全年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付凌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