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每年7、8月份都是台风高发季。而今年7月即将收尾,台风却迟迟未来。与历史同期相比,今年1至7月台风生成总数仍偏少7成。这是否预示着今年的台风数量也会较常年偏少?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向纯怡认为,答案还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季风槽和赤道辐合带的活跃,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洋即将迎来台风活动的频发期。

  截至7月29日,距离上一个台风“鹦鹉”生成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经沉寂超过40天,目前,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底之前台风生成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月底前仍无台风生成,今年将是1949年以来打破历史记录的首个7月“空台”年份。

图为1990年至2019年逐年7月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区台风生成数变化曲线

  分析7月台风偏少的原因,向纯怡认为,这与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偏强,台风生成受阻密切相关。

  今年6月下旬以来,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南、面积偏大,强度偏强,由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源地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而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的范围以下沉气流为主,对流活动受到大范围抑制,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受到抑制。

2020年7月上半月500hPa高度场平均(填色为异常场)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2020年7月第4侯海表面温度异常(数据来源:OISSTv2)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此外,向纯怡认为南海季风偏弱,也不利于台风生成。

  今年夏季,南半球澳大利亚马克斯林冷高压异常偏弱,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弱,非洲南部大陆高压异常强大,导致索马里急流强度异常偏弱,这样使得越赤道气流也异常偏弱,南海季风也异常偏弱。同时,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导致其南侧广阔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为强劲的偏东风所控制,导致赤道辐合带和季风槽难以形成,南海及菲律宾以东热带洋面对流云团活动也较常年同期偏弱,缺乏孕育台风活动的胚胎。与此同时,大气低频信号也较弱,今年6至7月MJO持续位于1-3位相,不利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的生成。

  统计数据显示,通常8月为台风活动最为频繁的月份,历史平均有5.7个台风生成,其中生成数最多的是1960和1966年(10个),生成数最少的是2014年(1个)。最新的数值模式预测,前期持续偏南的副热带高压即将在本月底北抬,随后赤道辐合带和季风槽开始活跃,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活动逐渐活跃,预计将有1至2个台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