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5日消息(记者孙冰洁)6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7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64%的县(市)出现了暴雨天气。从6月2日开始,中央气象台已连续41天发布暴雨预警,为2007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以来时间最长。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6月以来(截至7月14日)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总体偏涝,全国平均降雨量为172.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多。南方地区平均降雨量344.6毫米,偏多19.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多;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109.7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10.5毫米)。

  回顾6月以来的降水情况,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认为,今年气候极端性主要表现在暴雨过程多,呈现出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暴雨强度强的特点。自6月1日以来,长江流域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降雨量410.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8.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对于今年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降水偏多的原因,宋连春表示,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在进行初步分析后认为,需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置于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考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我国处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暴雨日数、降水极端性、高温日数等均有明显增加。宋连春说:“这些事实表明,必须高度重视极端天气气候的频率和强度。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

  宋连春进一步指出,虽然不能将单次的极端天气事件看作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但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气候变暖已经导致了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财、物进一步高度集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也在加剧。全社会要提高气候风险意识,增强应对极端天气气候的能力,特别是加强极端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保障气候安全。

  此外,据中央气象台台长王建捷分析,今年降水偏多还与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有关。由于今年的“副高”位置偏西、强度偏强,并且稳定在同一位置上,使水汽在“副高”西北部边缘的位置上,形成持续输送的通道,水汽在长江中下游位置上非常丰富。加上北方有持续的冷空气下来,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上空交汇,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了持续降水。

  王建捷表示,从目前的天气形势来看,后期不会出现前期那种持续性降水,7月20日至21日“副高”的位置将稍微偏北,雨区会明显北推,主要转移至江淮和黄淮等地。但雨带的西侧可能还在长江上游的位置,四川、重庆、陕西南部、河南等地降雨还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