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记者张佳琪)2020年高考前夕,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的校园是静悄悄的,今年高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推迟了一个月进行。北京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和老师也经历了从网课到返校再到网课的周折。

  杨文海是运河中学的一名中学老师,也是带领高三学生走过高考冲刺阶段的毕业班教师。让杨文海欣慰的是,学生们对线上教学这一变化的接受度很强,大家从疫情之初便很快进入到了平稳有序的线上复习阶段,整体的复习进程并没有被疫情和新的授课方式所耽误。

  学生、教师很快适应线上教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于即将走上高考“战场”的高三考生和毕业班教师而言,多了新的挑战。

  “疫情一下子把复习计划都打乱了,但是我们很快便调整了过来。”杨文海担任着运河中学2020年毕业班1班和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89名学生的复习工作该如何转变?这一困扰也让他觉得肩头的担子更重了。“随后,我们很快便确定了线上教学工作的大方向,随即开始了探索多种软件和网络平台,研究如何开展直播课,尝试和筛选哪种教学模式更适合线上教学,如何使学生们更快地适应新方式,尽可能让这种线下到线上的变化带来最小的影响。”

  “网课教学之初,教师们担心的问题也很多,授课基本上成了单方面输出,因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面对的只有一面屏幕,师生交流会大打折扣。”但是很快,杨文海惊讶地发现,已经设计好的复习课程和线上教学形式产生了“化学反应”。对于“网络原住民”的00后考生来说,适应线上教学的速度非常快。“我发现在线上辅导的时候,学生可以做到自由发言,比如哪里有听不懂的,学生们会直接在屏幕上写出自己的问题,有解题思路的同学,也能随时在直播平台上留言,和老师即时交流。线上课程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很快就被学生们克服了,师生之间也形成了良性互动。这样,不仅学生很快进入到了正常的复习进程中,教师们也都调整到了正常的授课节奏,几乎没有耽误任何复习工作。”

  教师肩负重担 却也毫无怨言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北京市高三年级学生于4月27日正式返校复课。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发言人李奕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避免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交叉感染,北京市要求各校实施小班教学,保证每个班级人数在20-25人左右。为了缓解学生的焦虑和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北京市要求学校尽可能保证原班主任不变,可以采用调配其他教师力量与原班主任进行配合的方法来弥补高三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高三年级返校上课,线上教学转换到了线下课堂,复习工作依然要继续保持高效。”杨文海谈到,这次调整,也是为学生们的安全健康着想。疫情出现之前每个班级大约40到45人,现在实施小班教学后,班级数量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就加重了。

  杨文海说,“高考临近,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时候,坚持下来,对我们是胜利,对十几年磨一剑的考生们更是胜利。”

  线上因材施教 单独建立“学科辅导群”

  开始了线上教学,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行怎么办?考前复习会不会放松了?从“面对面”到隔着“屏幕”,师生互动不充分怎么办?许多家长在备考阶段也抛出了各式各样的担忧。而在杨文海看来,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线上教学反而提高了学生的效率。对于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同学,老师们会利用各种课余时间,盯作业、补课程、查漏补缺。

  “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自律性强、自学能力强,线上教学反而省去了他们上下学路上的奔波,可以将复习安排得更为紧密。”杨文海提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教学,他们都会稳扎稳打地完成复习任务。班里很多学生也经常向杨文海反馈自己线上学习的感受,学生们表示很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理科教师,杨文海表示,学生只要把题目弄明白了,深入学习的意愿就增强了,也会激发更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弄不明白,学习的意愿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这个特殊的冲刺期里,对于成绩相对低一些、对题目疑问更多的学生而言,杨文海则会通过晚间课后补习的方式,在网络教学平台或者微信上建立“学科辅导群”进行小范围集中辅导。“这部分学生的自律性相对弱一些,那我就对症下药,针对这部分学生组成单独的小群,在一天课程结束后的晚自习时间进行补课,重点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基础性的题目查漏补缺,我也发现效果很好。”

  “总的来说,线上教学也要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最终助力学生考出满意的成绩。”杨文海说,网课这种形式很有意义,这次线上教学的开展也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尝试。“接下来我准备针对这一阶段网课的经验做个总结,将更多网课理念应用到未来的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