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最重要的“稳定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前稳就业任务艰巨,农民工作为受疫情冲击影响最直接的群体之一,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业稳,则民心定、民生安。在疫情大考之下,国企、央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通过与地方政府联动、精准对接、多渠道培训等方式,积极创造社会就业岗位,让农民工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在疫情之下端牢了“铁饭碗”。

  精准对接贫困户稳就业


中建一局西安户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木工、甘肃康县贫困户王样勤(左一)正在进行模板支架施工(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放下手头的工具,结束一上午的工作,王样勤刚刚准备歇息一会吃个午饭,就被同伴们招呼着去领工资。“6月份工资如期发放,赚了将近七千块钱。”作为一名出身乡村的木工,疫情期间自己仍旧有活干,且工资也没有打折扣,公司还提供午餐。“这份工作不赖!”王样勤对目前的待遇挺满意。

  今年42岁的王样勤,曾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所在的康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曾是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和甘肃省58个特困片区县之一。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37.04%,劣势制约十分明显,是甘肃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户中因缺技术导致贫困的占7227户,占比43.03%。

  就在一年前,没有稳定工作的王样勤还为如何还清家里欠下的大笔债务而一筹莫展。彼时因为修房子、替母亲治病……家里欠下15万元外债。“没钱,这可咋整?”正当王样勤急得团团转时,机会来了。

  从2019年起,中建集团发挥国企优势,尝试将“稳就业”与“脱贫攻坚”精准结合,和康县政府联动,以33个“务工就业示范村”作为样板先行,将“稳就业”与“脱贫攻坚”精准结合,形成“农民-农民工-产业工人”就业脱贫模式,将康县作为重点劳务输出基地。

  同年7月,本着贫困户优先的原则,王样勤作为首批应招人员进入中建一局西北公司西安户县管廊项目,从零开始学习木工技能。踏实好学又勤奋的他,很快成长为木工班组技术能手,工资月月攀升。

  今年年初,因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村里此前不少外出打工的同乡滞留在家,收入又成了问题。而今年3月,王样勤便接到了项目复工的通知,并通过公司组织的跨省包车方式顺利返岗。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王样勤如今每月的收入除了保障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外,欠下的外债也在逐步偿还。“等还完了债,我就可以一心给孩子攒学费了!”王样勤言语之间,有掩饰不住的兴奋。

  政府+企业 织牢就业网

  像王样勤这样从贫困户变身产业工人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广西百色平果市新安镇吉祥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扶贫车间里,昔日的贫困户、如今的产业工人农彩平正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工作。

  此前去广东务工的收入是农彩平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迟迟没有收到工厂复工通知,心里很着急。像她一样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并非少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镇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活动。由镇、村干部主动当好就业信息员、岗位推介员、政策宣传员,在深入村屯宣传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排查受疫情影响的务工人员,核清辖区所有返乡务工人员和贫困劳动力情况,建立就业意向台账,通过对接企业、协调扶贫车间、组织推荐就近就业岗等方式,重点帮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就业、稳定增收。

  如今,农彩平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在家门口务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让她觉得十分满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贫困户外出务工受到影响。为此,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积极行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与企业及时对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

  在浙江湖州,为有效缓解此次疫情带来的用工难,湖州南浔镇创新“扶贫+复工”模式,统计辖区内企业用工情况,罗列空缺岗位,借助云平台,在扶贫对口地区优先发布招聘信息,开展远程招聘会,打通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地域限制,助力脱贫攻坚。

  浙江桐乡则搭建起了线上线下用工对接平台,通过移动端为企业提供免费线上招聘服务,举办系列网络招聘会,为2000余家本地企业发布了2万余个岗位信息,初步达成意向2.6万余个。

  而企业通过与政府合作,也精准掌握了当地贫困劳动力的具体情况,以便进行精准帮扶。中建三局甘肃分公司总经理李世明表示,中建三局通过和当地政府的合作,精准掌握了康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的职业经历、技能水平、意向岗位等信息,2019年已吸纳97名当地劳动力、11名当地贫困户劳动力在项目顺利就业。2020年还计划吸纳500名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

  就业扶贫推出多项“硬举措”

  实际上,中建集团的例子只是众多央企、国企稳就业、助脱贫的一个缩影。

  据记者从国资委了解,为确保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帮扶更精准,国资委对央企定点扶贫县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进行了详细统计,包括就业意向行业、意向地等。不少央企采取线上直接投放具体岗位,线下与定点扶贫县进行供需对接等方式开展招聘活动。包括中国建筑、中远海运、中国化工等企业已多次在定点扶贫县举办专场招聘会,设置了挖掘机操作工、装载机操作工等专门技术岗位。

  具体来看,保利集团预计2020年将新增就业岗位近千个,新增用工需求6万余人。其中,农民工用工需求同比增长36.3%。

  作为用工大户,中国中铁等建筑央企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月中旬,中国中铁所属单位使用农民工65.5万人;截止6月中旬,中国中铁所属单位使用农民工109.5万人。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按照“贫困户优先、本地优先”的原则,出台帮助因疫情影响滞留农民工就业措施,在招工过程中优先录用当地农民工,不断吸纳从事物资搬运、坑洞开挖、电杆组立、地面基础作业等辅助工种,最大限度保障和增加农民工收入。

  为实现疫情期间农民工“无接触”式上岗,中国电建河北工程公司还利用网上学堂对农民工进行“云培训”。该软件是专门应对疫情防控而快速开发的培训软件,对新入厂的农民工采用手机培训平台的形式进行入厂教育、安规培训、视频指导,让那些“放下锄头、拿起扳手”的农民工快速、便捷地掌握工作要求。

  此外,今年以来,中国海油已拨付超过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对口帮扶县市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贫困人口就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在深度贫困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国海油与当地企业共同出资1000万元,在临潭县建成了生产工服、工鞋等劳保用品的扶贫车间。

  据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中央企业还将持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局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