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记者孙冰洁)记者从24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的日核酸检测能力已从3月初的每天126万人/份,提高到目前的378万人/份,提高了200%。北京的检测机构也从98家增加到128家,日最大单检能力达到40万人/份以上。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称,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与3月初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检测机构方面,从3月初的2081家,增加到现在的4804家,提高了131%。其中三级医院2120家,二级医院1350家,疾控机构916家,独立的医学实验室418家。在技术人员方面,从事核酸检测技术人员的总数也从1.39万人上升到了2.85万人,提高了104%。在检测能力方面,全国核酸检测能力从3月初的每天126万人/份,提高到目前378万人/份,提高了200%。截至6月22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核酸检测的累计数据达到9041万人/份。

  “关于核酸检测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此次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为例,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研究员李金明认为,大规模地进行核酸检测,对精准及时地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防止疫情扩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核酸检测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在李金明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它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其阳性结果可以作为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当然,李金明也坦陈核酸检测有其局限性,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造成假阴性的因素较多,标本采集的时机、标本的类型、采集方法、试剂的灵敏度等因素都会导致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出现。

  而借助严格的质量控制,对阳性样本做复检,可以有效地避免造成假阳性。

  另外,近期北京市不断攀升的核酸检测需求也备受公众关注,有媒体报道一些检测机构甚至出现“一号难求”的局面。对此,郭燕红表示,从全国来看,北京市的核酸检测能力已经相对较高,但面临急剧增加的检测需求,特别是有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导致“一号难求”以及结果回馈滞后。

  为解决这一问题,郭燕红介绍,国家卫健委已专门向北京派出了专家组,同时加大对北京核酸检测的支持力度。此外,还调派了移动P3实验室并协调了天津和河北来分担北京的部分检测任务。目前来看,北京的检测机构已经从98家增加到了128家,每天最大的单检能力也达到了40万人/份以上。如果按照重点人群单检,一般人群混检的方法,北京每天检测近100万人不成问题。“我们相信在大家多方支持、多措并举的形式下,未来北京的检测能力还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大家担心的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郭燕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