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记者王晶)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97.8%的法院支持网上立案,其中高级法院的实现比例首次达到100%。此外,电子诉讼也改变了法官的传统办案方式。

  智慧法院初步形成 全国超半数法院支持网上开庭

  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网上立案的实现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别达到99.3%和97.6%。全国法院全年网上立案的一审民商事和一审行政案件共有5149570件,占一审民商事和一审行政案件受理总数的33.2%。

  全国支持网上开庭的法院共有2018家,占法院总数的58.2%。其中,有23家高级法院、257家中级法院和1738家基层法院实现该功能,分别占71.9%、62.7%和57.4%。

  全国全年共有3202家法院使用过总对总网络进行查控,占法院总数的92.3%;全国法院共使用最高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案件14130117件,平均每家法院4413件。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各类数据充分表明,2019年是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设迈进的第一年。

  电子卷宗逐渐替代纸质卷宗改变法官办案习惯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提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在全国法院展开,电子卷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已有3255家法院支持电子案卷同步生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室主任研究员、《法治蓝皮书》执行主编吕艳滨谈到,电子卷宗逐渐替代纸质卷宗也改变了法官办案习惯,为全流程智能化办案打下基础。评估显示,全国各级法院全面推进电子诉讼,全国已有91.7%的法院实现了科技法庭与办案系统对接。

  与此同时,全国实现网上阅卷的法院2964家,占85.42%;实现电子卷宗自动归档的法院2609家,占75.19%;实现智能编目案件的法院2638家,占76.02%。全国范围内共有2169家法院同时具备随案同步生成、案件智能编目、数据化电子文件、网上阅卷、电子卷宗自动归档五项功能。

  搭乘人工智能直通车 加强大数据等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

  2019年,人民法院提升全国法院电子诉讼普及和应用水平,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努力促进网上诉讼制度规则新发展,方便法官审判办案。

  吕艳滨说,比如AI技术在法律咨询领域的运用和相关智能辅助软件的研发,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评估、法律查询咨询、诉前调解建议、业务网上办理、流程公开等多项司法服务。

  除此之外,语音识别应用发展也越来越趋于成熟,语音识别技术识别准确率接近百分之百。越来越多的法院把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智慧庭审中,识别的语音辅助书记员记载庭审笔录、为旁听人员提供“旁听辅助”等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还提到,智能庭审为法官带来更多便利。有的法院开发了“智慧质证”功能,有的法院通过案件要素的提取和确认,归纳争议焦点、自动生成庭审提纲,帮助法官专注于争议焦点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