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央广网记者 张佳琪 摄)

  央广网北京4月10日消息(记者张佳琪)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今日(10日),《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发布。据了解,《规划(草案)》基于“先定走廊、后定线路”的原则,利用手机信令、公交IC卡、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等大数据综合分析,识别出“八横、六纵、三环、十放射”共27条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形成了“棋盘+环+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网络结构。同时提出了“3+1”线网层级体系:“3”即干线、普线和微循环线,统称常规线路;“1”即定制公交,提供多元化、集约化、高品质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务。

  北京公交线路数量位列世界城市之首

  如今,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已成为北京市民通勤和日常出行的重要保障。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王兆荣表示,北京公交线路数量、车辆规模和客运量均位列世界各大城市之首。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北京地面公交车辆保有量19.46标台/万人,建成区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99.4%,公交专用道里程952车道公里,日均客运量858.6万人次,地面公交出行比例22%。

  为适应市民差异化、多样化出行需求,多年来北京陆续开通了商务班车、快速直达专线、节假日专线、高铁专线、就医专线、合乘定制公交等多样化公交线路,至2019年底多样化公交线路490条、夜班公交线路37条,日均客运量6万人次,地面公交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和周边部分大型社区已基本实现全天候运营服务。

  王兆荣强调,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服务复工复产,从2020年2月27日至3月底,北京市还推出了定制公交升级版,陆续开通了223条网上预订、集约出行的定制公交线路,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

  大数据识别27条主要公交客流走廊

  记者了解到,《规划(草案)》基于“先定走廊、后定线路”的原则,根据大数据识别出的“八横、六纵、三环、十放射”共27条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包括11条满载率高、需要公交分担客流的轨道线路所在走廊,14条既有公交主要客流走廊以及2条无轨道线路覆盖的潜在公交客流走廊,最终“描绘”出了“棋盘+环+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网络结构。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先介绍,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北京实际,规划提出了“3+1”线网层级体系。“3”即干线、普线和微循环线,统称常规线路;“1”即定制公交。

  目前,市郊干线主要服务远郊区及新城往来市中心,服务对象为长距离通勤、休闲购物、旅游等出行,线路主要布设在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主要客流通道。

  市区干线主要服务中心城区及周边居住组团,服务对象为城市东西南北通道、环线、放射线沿线通勤、通学等中长距离出行,以及主要居住组团与就业地之间的快速通勤,主要布设在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主要客流通道。

  普线主要服务中心城区,服务对象包括从居住区去往医院、公园、商场等分散的中短距离出行,主要布设在快速路辅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等次要客流通道,可以弥补轨道服务的空白。夜班公交线路独立成网,连接交通枢纽、医院、工厂和住宅区,保证城市昼夜延续的各类活动的正常进行。

  微循环线主要服务轨道和公交干线站点周边,提供居住区、就业区与轨道站点、公交干线站点之间的接驳服务或者短距离通勤通学服务,主要布设在次干路、支路和小区道路等分散客流通道,主要起到为轨道和公交干线接驳客流的作用。

  公交线网、公交专用道网、道路网将“三网融合”

  目前,北京交通部门正逐步更新规范地面公交辨识系统,包括线路、车身、站台等辨识系统。

  李先介绍,线路辨识系统即公交线路编码体系。现行路号体系存在编号资源不足、路号前缀含义不清晰等问题。下一步,将按照方便乘客、历史传承、易于辨识、适度前瞻、平稳实施的原则,对北京市地面公交路号编制规则进行完善;车身辨识即公交车辆车身颜色和图案,从本月10日起将启动对车辆外观的创意设计征集,逐步更新车辆外观;站台辨识系统重点规范主要公交走廊内站台的电子站牌设置,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车辆到站信息预报、交通出行信息提示、远程信息发布等信息服务。

  李先表示,为更好地推进公交线网规划实施,下一步将推进公交线网、公交专用道网、道路网三网融合。公交智能调度将与线网规划同步实施,并同步开发完善移动信息服务,丰富APP乘车信息查询功能,提供到站预报、车内拥挤度查询、乘车出行规划等服务,市民出行可计划、可预期。交通部门将加快公交场站的规划编制,落实用地并加快建设。对于相关政策保障方面,结合公交线网规划的实施,交通部门将研究制定公共汽电车线路设置规范、公交运营考核评价办法等政策,确保公交线网规划实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