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孙冰洁)近日有报道称,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前期病症较轻,但后期突然加重甚至死亡,对此,一些专家认为这可能与“炎症风暴”有关。如何应对“炎症风暴”,目前包括科技部、中科院等在内的科研团队正加快研究进程,让更多候选药物进入治疗序列。

  “炎症风暴”也称细胞因子风暴,意指某些病毒感染或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促炎性细胞因子持续大量产生,不断活化更多的免疫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过多的免疫细胞及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组织充血、水肿、发热、损伤,还可能引起其它继发性感染甚至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最终患者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记者查询发现,“炎症风暴”并非一个新出现的概念,早在2015年,一篇发表在《生命科学》上的论文《细胞因子风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主宰生命之手》就指出,多种病毒感染,如SARS冠状病毒、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某些纳米材料,均可导致细胞因子风暴,进而引起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ARDS的病死率达40%-70%。

  2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指出,关于“炎症风暴”,实际是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目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一个原因。“客观来讲,’炎症风暴’实际是一个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外界的病毒和感染的诱因,包括一些药物等,机体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无分敌我的时候,造成了对自身的伤害。“

  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近期开展的几个项目分别从不同的路径进行攻关。一是试验如何让机体不识别或者阻断“炎症风暴”因子的发生,另一个则是如何从免疫调控和炎症的压制角度获得一些更新的治疗手段。

  据周琪介绍,从阻断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科学院正在筛选一些老药来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出现,其中包括已经证明的如在风湿病领域有效的药物如何抑制炎症因子发生,一些前期经过验证的,对细胞水平有作用的药物已经部分做了临床试验。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对14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进行了试验,从结果来看效果不错。目前正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约有100余位病人入组,其中治疗组94例,对照组94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指出:“如果初期结果证明有效,我们可能会加速推动,对重症患者尽快给予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针对炎症因子风暴的工作还在不断地开展,相信会有更多的候选药物进入治疗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