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记者王启慧)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其中指出,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以“强基计划”取代。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而是根据学生综合成绩进行选拔,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

  “强基计划”提出,将在起步阶段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进行招生,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高考成绩成主要录取依据 公布成绩后再进行高校考核

  招生程序上,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4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网报。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6月26日前,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具体招生程序图如下:

强基计划招生程序(来源:教育部网站)

  从招生程序可看出,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后,对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将起到两方面重要作用:一是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二是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的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谈及强基计划与原高校自主招生的不同之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

  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此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