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4日消息(记者孙冰洁)2022北京冬奥已进入到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气象保障作为冬奥赛事保障的重要一环,其精确度将直接影响比赛质量。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今日(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气象部门现已专门开发了“睿思”预报系统,可以为冬奥会提供分钟级、定量化的气象要素预报。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在会上介绍,按照国际雪联和北京冬奥组委要求,京冀气象部门在延庆赛区、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建立42个赛道气象站,为赛事提供所需气象观测数据。2017年和2018年两个冬季陆续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开展冬奥气象加密观测试验,获取了第一手实地观测资料,有助于了解冬奥赛场山地环境下小尺度气象条件。

  同时,为服务冬奥,还开发了精细化的冬奥气象预报服务支持系统,目前,已完成系统测试版。由于侧风对冬奥运动员翻腾等动作影响比较大,雪温会直接影响一些打蜡的程序。张祖强告诉记者,借助于这一系统,在精细化监测方面,除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雷达和风云气象卫星监测之外,气象部门还布设了观测风的激光雷达,以及对雪面温度监测的仪器。

  此外,由于冬奥项目大多在地形复杂的室外进行,如高山项目要从山顶滑下来,需要提供不同高度的预报产品,与在平原地区的气象观测差异较大。对此,气象部门加大了观测的密度,可以即时把最精细的局地气象数据告知运动员和团队。北京市气象局还专门开发了“睿思”预报系统,可以提供分钟级、定量化的气象要素预报,有效地服务冬奥会相关赛事。在服务系统方面,现已专门研发了相关的手机客户端,方便赛事组织者和赛事参与者获得定时、定量且根据地形不同位置的气象服务信息。

  据他介绍,2019“相约北京”系列体育赛事期间,冬奥气象团队将依托以上系统为组委会等提供0-1天逐小时、1-3天逐3小时、4-10天逐12小时预报间隔的赛道定点天气预报产品和相应的服务产品。测试赛后,将根据服务情况进行优化完善。

  在人员保障方面,中国气象局以北京和河北为主体,从国家级业务单位及各省气象局抽调业务骨干人员,组成了56人的冬奥气象预报服务团队。自2017年冬季起,从外语能力、赛场冬训、国外培训、赛事观摩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2019年的冬训已经开始,冬奥气象团队将在这个冬季直接参与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以及其他系列的雪上项目气象保障服务,检验培训成果。以本次测试赛为起点,冬奥气象服务逐步从筹备阶段向赛事保障阶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