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新思考·新景观·新生态”IP影视化论坛举行,图为论坛现场(央广网记者孙冰洁 摄)

  央广网三亚12月3日消息(记者孙冰洁)从《甄嬛传》《琅琊榜》再到最近热播的《从前有座灵剑山》《庆余年》,最近几年,“IP”无疑是中国影视业的大热词,超级IP多次掀起了融媒介时代的跨界热。但由于观众口味分化、IP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IP+影视”在开发上不断遇到难题并受到质疑。如何利用IP为中国影视“蓄电”?在今天(3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新思考·新景观·新生态”IP影视化论坛上,多名国内知名编剧、制片人等业内人士围绕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面对外界对“IP热”的质疑及进而引发的“IP无用论”说法,作为“IP”的忠实拥护者,百思传媒与IP价值观创始人岳云飞坚信,IP影视化的价值毋庸置疑,但目前应该思考的关键是如何做好它。

  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是,如今再去翻阅不少经典网文IP,其价值观、人物设定、故事架构已经落后于当今主流的电视剧逻辑,与当下社会观众的心理和情感诉求不符。比如不少青春文学里的车祸和堕胎梗,在近几年影视作品中已经泛滥成灾,越来越乏人问津。而“霸道总裁爱上我”、纯真女主惨遭恶毒女二陷害的情节,也让观众渴望更多的反套路。

  对此,作为不少知名大IP影视化的“操盘手”、曾参与制作了热剧《花千骨》的著名策划人任吉颖认为,之所以有“IP无用论”这种刺激性的言论,可能是因为公众对于IP的认知不一,诉求不同,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有些IP不适合影视改编。好的IP不一而足,但一定要有好的故事、人物,能够提供独到见解。

  国内一级编剧冉平则进一步阐述了IP热退潮的内因,他认为当国内观众与市场对影视剧拥有大量需求,而当前的原创剧本满足不了需求时,IP改编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目前的IP影视化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其改编如果没有跟时代产生共鸣,公众就会不满足,“IP无用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的一种不满。

  经过了几年的探索,业界买到的一个教训是:不是所有的IP都适合改编成影视剧。什么样的不适合改编?冉平认为,主要要依据价值来判断,“它里面要有某种能击中人的东西,满足大多数读者的想象。很多编剧在改编的时候,其实并不明白也不愿意去理解这些内核,可能觉得自己更专业,一定要高于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