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秭归11月26日消息(记者王子衿)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秭归县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两千多年前,屈原在这里写下千古名篇《橘颂》。如今,曾被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的秭归县里,脐橙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金饭碗”,谱写成了《橘颂》新篇章。

 

正值脐橙收获季节,一箱箱秭归脐橙将通过电商等途径销往全国各地。图为村民进行脐橙包装(央广网记者 王子衿 摄)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如果不是秭归长江公路大桥工程,秭归县香溪村的果农每年只能低价销售脐橙,甚至需要求着商家收购。不通桥不通路的窘境,让当地村民只能望“园”兴叹。

  在刚刚建成通车不久的秭归长江大桥上,记者看到,该桥外表一抹亮丽的红色在群山环绕中分外显眼,也成为了当地的“网红桥”。在村民的口中,横跨江河的大桥还有着好听的名字:“长虹卧波”“昭君抚琴”。

图为秭归长江大桥项目全景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发)

  据湖北秭兴长江大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介绍,秭归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于2019年9月27日建成通车,是秭归县最大的精准脱贫项目,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家级贫困县主导建设的长江大桥,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三峡库区所有长江过境县全部拥有了跨长江通道。

  项目完成后,其先导产业功能正迅速显现。一方面,周边村民“过江难、过河难、出行难、运输难”正在成为历史;另一方面,这条解决了农产品外运外卖困难的大桥项目也成为了当地村民脱贫的“致富桥”。

  凭借大桥带来的出行便利,曾经无人问津的香溪村脐橙,如今每公斤售价比原来提高了2元,仅此一项便可每年给该村果农增收400万元左右。

  秭归县归州镇官庄坪村的王柏、乔英夫妇曾常年在北京打工,所得收入除供孩子读书外所剩无几。几年前听说要建桥后,夫妻二人决定返乡创业,从在网上卖脐橙开始,现如今开起了物流服务站、农家乐、脐橙采摘园,年均收入20万元以上。

图为村民在果园中进行脐橙采摘及搬运工作(央广网记者 王子衿 摄)

  交通的改善也为当地文旅融合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桥建成受益的不仅仅是秭归当地,它同时打通了一条北南走向的黄金旅游线,将西安、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清江画廊、湖南张家界六大景区串联起来,为游客体验感受古都文化、道教文化、三人(神农架野人、兴山昭君美人、秭归屈原诗人)文化、清江巴人文化、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提供了一个集约、经济、经典的线路选择。”王勇说。

  现代农业:四季产鲜橙

  山区的夜晚已经略有凉意,位于秭归县郭家坝镇熊家岭村的韩庆斌家中,火盆内柴火燃烧正旺,村民们和扶贫干部围坐在一起,一场独特的“扶贫夜话”正在召开。他们讨论的,是如何把该村的脐橙产业做大做强。

  村民熊仁才第二个发言,讲述了自己当初坚持按照要求进行脐橙品种改良时,妻子因为不同意甚至回了娘家的故事。在他的坚持下,自家果园经过改良的脐橙每斤单价提高了1元多,妻子也承认脐橙必须进行品种改良。

图为秭归县经过品种改良和基地规划后的脐橙果园(央广网记者 王子衿 摄)

  秭归自古多柑橘,但80年代的香柑、广柑等品种并没有为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随着江西赣南等多地脐橙产业的蓬勃发展,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的秭归脐橙在2007年前后沦入了“卖橙难”的境地。直到采取了大规模品种改良等措施后,这一状况才有所好转。

  在秭归县烟灯堡村晚熟脐橙示范园内,记者看到,200亩脐橙按照统一标准种植在山坡上,田间专门种植的绿肥生长茂盛,智能化设备让村民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灌溉、施肥等工作。

  郭家坝镇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向进告诉记者,由于部分脐橙品种效益下降,果园也存在老化现象,且病虫害防治及劳动力等成本相对较高,当地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推出了品种改良、规模化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图为脐橙果园内设置的灭蚊虫器材(央广网记者 王子衿 摄)

  如今,秭归县脐橙品种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成为了国内首个实现四季产鲜橙的产区,错峰上市销售成为其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全县脐橙品种达到113个,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涌现出了3个亿元村,12个村产值超5000万元的村,小小脐橙也成为了当地村民脱贫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