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脱贫攻坚地方行】脱贫不离故土 甘肃小山村创“靠山吃山”新模式

2019-09-21 18: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甘南9月21日消息(记者王启慧)当咖啡遇上青稞酒、花海梯田遇上徒步探险,高原深山里采摘野果、溪边钓鱼……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业悄然火了起来,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山高平原阔,甘南地区发展旅游业优势明显(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因与冶力关天池冶海景区相邻,田园风光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临潭县八角镇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17年起,八角镇打造出62户农家乐,其中八角镇庙花山村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

  要农家乐也要文艺范儿

  山涧居、冶木巷、凤仪巷、百草园……在庙花山村,每一处民宿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名字,也有着各不相同的装修风格。走进村民张树霞家,精致桌椅、吧台、精酿啤酒和留声机打破了很多人对“乡村农家乐”的惯有印象。

村民正在打理村内花草(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为更科学、合理发展当地旅游业,庙花山引进“花庐”民宿品牌,设计、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推进,采用“政府引导+专业公司运营+农户参与”发展模式,政府投入引导扶持资金,公司保底运营,村民房屋入股。在民居的基础上升级打造民宿,对村落巷道、上下水管网、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了优化,一个传统乡村摇身一变成为了集地方特色和现代生活为一体的民居聚集地。

  “不能仅仅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还要留得住客人。”花庐民宿运营经理蒋赛平告诉记者,庙花山村的民居改造由公司全额出资,目前已接待游客2.8万人次。

  以房屋入股 低保户变“股东”

  “以前就只能种点山药、土豆、油菜,一亩地也就200块钱的收入。”从前住在山上的村民张树霞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民宿,以房屋入股,按比例分红,张树霞成为了“股东”。据蒋赛平介绍,村民每年除1万元的保底收入外,有46%的分红。

张树霞在自家民宿接受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同时,作为易地搬迁项目的受益者,张树霞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她指着远处的山告诉记者:“以前就住在那个山上,去哪都不方便,光是下山就要半小时,吃水用电也很麻烦。现在好了,孩子上学15分钟就到了。”自家多余的房间改成民宿,由公司统一管理、经营,张树霞一家在民宿经营上操心的并不多,这让他们有时间拓展其他收入渠道,也有余力照顾孩子。

  要原始自然也要紧跟时代

  民宿只是庙花山发展旅游的其中一角。背靠大山,农田、林地丰富,120亩早熟梨、甜杏、啤特果等经济林充实村民了的腰包;依靠着自然优势,庙花山推出了“共享农场”“智慧牧场”等农牧体验项目,积极开发当地土鸡、山野菜等土特产“伴手礼”文创产品;矢车菊、美国石竹、孔雀草等花卉共同形成了10公里花海,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打卡拍照;酒吧、咖啡屋、茶室、青稞酒坊、农贸小市场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徒步、骑马、探险等年轻人喜爱的旅游项目在这里也都能找到。

  蒋赛平告诉记者,目前游客虽多,但基本上旺季只有6-9月。接下来将会拓展“滑翔区”等冬季旅游项目。此外,要开发“花海”的实用性,将过了花期的花卉采摘、晒干制成花茶。明年,还将推出“羊拉南瓜车”“欧式马车”等小朋友喜爱的娱乐项目。

庙花山里的民宿一角(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高山流水,门前是一望无垠;白日里天高云阔,夜晚星光点点;山林的风声、河流的水声组成了乡村背景乐……这是庙花山人如画的家乡美景,也是人们心驰神往的高原。

  脱贫不离故土,这片土地孕育了甘南独特的人文自然,也赐予了庙花山脱贫致富的天然资本。庙花山人坚信,这片热土会在乡村发展一系列的好政策下,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幸福。

编辑: 戚晨璐

【脱贫攻坚地方行】脱贫不离故土 甘肃小山村创“靠山吃山”新模式

当咖啡遇上青稞酒、花海梯田遇上徒步探险,高原深山里采摘野果、溪边钓鱼……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业悄然火了起来,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