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世界患者安全日】中国倡导“人人参与 患者安全”

2019-09-17 21: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记者孙冰洁)人来人往的医院走廊,一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医务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施救,保障患者安全?

  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这样一个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每天接诊病人达上万名,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是在病房,有时则是在公共楼梯或过道。面对此情此景,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对医务人员与非专业的工作人员的强化培训,使其具备进行心肺复苏的专业能力,在医院建立快速应急反应系统和一键式的紧急报警电话5179,钩织成一个全方位的应急反应网络,尽可能让医院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紧急情况都得到及时、快速、有效、专业性的救治。

  9月17日是首个世界患者安全日,这是今年在世卫大会上集体通过的一个决议,以传播患者安全理念,推动全球协同合作,共同增进患者安全。我国将今年患者安全日的活动口号定为“人人参与 患者安全”,旨在动员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患者安全、人人参与患者安全,由点到面、形成合力,共同编织一个紧密的安全网,提升医院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所谓“患者安全”,主要是指通过采取系统性、预防性的措施,降低医疗过程中以及医院环境中的各类风险,使患者在医院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维护患者及整个医疗环境的安全状态。由于患者安全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医疗质量安全、医疗服务、医疗风险防范等方方面面,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保障“患者安全”的倡议与做法在我国并非首次提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告诉记者,国家卫健委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性文件,明确在诊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遵守的一系列制度,同时将患者安全管理融入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改善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单病种质控、构建医院感染防控体系、提升临床用血保障水平、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开展优质护理等服务,目前我国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都有显著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压疮发生率、输血反应率等反应患者安全类的指标均持续下降。

  但他也坦承当前患者安全工作所面临的一些新挑战,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医疗服务量持续增长以及新型医疗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也给患者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主观上我们存在着对患者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患者安全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他说。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周长强认为这涉及到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以及病人与家属三方的努力。

  作为医疗机构,要在患者安全的制度、标准和基础规范上加强制度设计,特别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把患者安全的意识和理念融入日常的职业行为中,在诊疗活动中把患者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作为协会和社会组织,则要发挥学术优势,来推动患者安全的持续发展。

  而患者和家属,也是患者安全的重要参与者,就诊过程中要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加强医患沟通,积极地参与到患者安全中来。

  作为改善患者安全的主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肖明朝认为医疗机构责任重大。“首先是要改变一种观念。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患者安全至上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他坦言,此前医疗机构可能非常重视医疗技术,但很少关注病人的安全问题,而医护人员的初心首先是不应该带来伤害,这才是白衣天使的基本。

  对此,他认为医务人员应该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形成不良事件要报告,有信息要及时分享的良好机制,形成患者安全的文化。此外,他认为医疗机构还要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诊疗过程中。“患者最关心的事情常常也是他最担心的事情。我们要了解患者的需求是什么,解决患者一些担忧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主动请病人或者家属参与他整个诊疗过程,我们共同来认识疾病,共同来参与诊疗方案的制定,从而达到共同战胜疾病、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他说。

编辑: 曹宇

【世界患者安全日】中国倡导“人人参与 患者安全”

人来人往的医院走廊,一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医务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施救,保障患者安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