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昔日无水可吃如今良田沃土 20年 看小开河如何打开新生活

2019-08-18 08:5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滨州8月18日消息(记者王启慧)“一亩地一年能有3000-4000块钱的收入,我有十多亩哩!”站在树下的王希章是山东滨州无棣县古城镇大王村的村民,也是眼前这片枣树林的主人。正如王希章所说,作为经济作物,枣树可以带给当地村民十分可观的收入,而好土地、好水源则是枣树林生长的关键。

王希章站在自家枣树林前。(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黄河不断流 下游喝“甜水”

  “别看现在这里成片成林,以前这里一棵树都看不到,草都不长,全是荒地。”王希章告诉记者,过去的大王村吃水都困难,只能挖地舀坑中渗出的苦咸水、接屋顶水来饮用。不止大王村,整个无棣县城所在的滨州地区因受海潮侵袭,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之降雨不均,春旱、夏涝、晚秋又旱,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导致当地植被稀疏、农作物低产、生态环境恶劣。而无棣县以北至沿海几乎没有浅层淡水,深层淡水中钠离子含量,尤其是氟、碘含量高,饮用深井水的老百姓常患甲亢病、氟斑牙。

  改变这一切的,是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建成。1998年,一条贯穿滨州市黄河以北7县区的小开河灌区引水干渠彻底改变了灌区内50万人口的生活。随着黄河1999年开始统一调控,下游实现不断流,灌区水源得到了充分保证。“现在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乡亲们喝上了来自黄河的‘甜水’。”滨州市引黄灌溉管理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王景元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2年,他告诉记者,过去的盐碱荒地有了黄河水就变成了可耕地。

1997年,无棣县于岔河村村民张瑞武舀坑中渗出的苦咸水。(央广网发 王景元供图)

2009年,张瑞武在自家院中接自来水。(央广网发 王景元供图)

  从“只有一棵树”到“没有糟烂地”

  对于今年已经74岁的张连奎来说,小开河带给了他完全不同的生活。“以前喝水都困难,现在喝水喝茶,想喝多少喝多少。过去那是什么生活,现在是啥生活,没得比。”张连奎回忆起过去连连摆手。因为缺水,以前无棣县水湾镇很多村子没树没草,有个村子里有一棵树,村民就叫它“一棵树村”,“一棵树”的戏谑透露着村民的无奈和心酸。

  直到小开河灌区把黄河水引进来,不仅村民们喝上了甜水,村子里的地也成了“生钱”的宝地。原先亩产只有120斤的玉米如今达到了1000多斤,村子里树也长了起来,张连奎跟老伴坐拥种植着玉米、冬枣等作物的田地,它们为家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如今无棣县良田沃土充实了乡亲们的腰包。(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了好水好土,灌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王景元介绍,自灌区引水以来,沾化冬枣、阳信鸭梨、无棣金丝小枣的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更充实了村民的腰包。2018年灌区小麦亩产420公斤,玉米亩产480公斤,棉花亩产249公斤,较灌区建成之前分别增产174公斤、224公斤和109公斤,共计增产7.71亿元。其他林果、蔬菜等农业增加值10.34亿元,共计增加产值18.05亿元。

  “现在我们这没有‘糟烂地’,都是好地。”王希章知道这是沾了小开河的光。过去沾化、无棣的交界处地势低洼,无雨时无水,有雨时则涝,都是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荒地,生态环境恶劣。从灌区通水后,每年的清淤泥沙都用来淤改土地。“黄河泥沙颗粒比较粗,和盐碱地粘土掺起来以后土壤空隙变大,土壤结构就适宜耕种了。”王景元介绍,累计改造的土地已达1500多亩。原来的荒地,在2010年就成了人人抢种的良田。

  兵来将挡 沙来就烧砖

  黄河是高含沙河流,引水必然引沙,引来的黄河水必须经过沉淀才能使用,如何建设沉沙池也就成了重中之重。一般的引黄灌区,沉沙池都建在渠首,集中沉沙。然而,渠首区域靠近黄河,往往村庄稠密,土地肥沃,工程建设需要占压几千亩良田,并且随着引水的增多,泥沙累积性堆积严重,导致环境恶化。

  经过研究,小开河灌区中游地势低洼,区域广阔,盐碱成片,周围十几千米没有村庄,特别适合建设沉沙池。于是,小开河灌区大胆创新,利用窄深式断面,比较陡的比降,加大渠道流速,增加携带泥沙能力,将黄河泥沙送到51公里以外的中游,在中游设沉沙池集中沉沙,周围还建了5座砖窑场,利用沉沙池中相对较细的泥沙来烧砖,泥沙成了一种资源。上游原水灌溉,泥沙入田,分散处理,下游清水灌溉。由于科学处理引进泥沙,灌区无沙害,开创了引黄灌区远距离输沙的先例。

  不要开发要保护

  20年间,水库、河道、沉沙池因常年蓄水,上游冲下来的草种和树种在沉沙池区生根发芽、自由生长,引来了野鸭、野鸡、白鹭、天鹅等鸟类栖息繁衍,经年累月形成了水草丰茂、鱼鸟繁多的湿地核心区。

山东滨州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2015年,湿地发现高等植物共有378种、昆虫89种、鸟类127种、鱼类37种,土壤采样共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142株,并分离得到了一个世界新种。2017年,小开河引黄灌区正式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成为全国首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承担着输水、蓄水、调水、输沙、沉沙、净水、提供区域用水保障、生态等功能。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老乡们脸上的笑容和这里繁盛的草木,很难相信,一个吃水都困难的区域如何拥有占地728.45公顷的国家湿地公园。采访时,王希章和张连奎对记者说小开河就是他们的父母河,并高兴地邀请记者10月份来吃枣。他们骄傲于凭借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更感恩黄河和小开河工程带来的“甜甜的”生活。

编辑: 戚晨璐

昔日无水可吃如今良田沃土 20年 看小开河如何打开新生活

“一亩地一年能有3000-4000块钱的收入,我有十多亩哩!”站在树下的王希章是山东滨州无棣县古城镇大王村的村民,也是眼前这片枣树林的主人。正如王希章所说,作为经济作物,枣树可以带给当地村民十分可观的收入,而好土地、好水源则是枣树林生长的关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