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网民人均装56款App 你的手机被“绑架”了吗?

2019-08-16 16: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6日消息(记者王子衿)打开手机App听听音乐、刷刷影视剧、玩玩游戏,这已经成为了“当代网民”的日常,但你真的数过自己手机里装了多少款App吗?

  近日,一份《2019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均安装App总量增加至56款。根据《报告》显示,当前人均App每日使用时长已增长至4.7小时,在安装的App中,即时通讯类和短视频类占据了前二。

  被App“绑架”的手机

  央广网近日在微博上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除去手机自带的各类App,约54.8%的用户手机App数量在10-30个之间,30-50个的占28.5%。不过,“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用户手机里安装的各类App可能要比自己印象中的多。

  除了部分人表示“断舍离”手机定期清理只保留十几个App,更多网友则是在清点过App数量后,惊讶于自己远超人均56款的“及格线”。网友@汪汪麦子WY称自己安装了175个,用户@天堂下雪32511也表示自己手机中不算自带的,已经安装了48个App。

  网民手机中App数量多,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各类App软件方便了生活娱乐,但另一方面,手机自带的App过多,因工作、学习等原因“被迫”下载大量App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家住甘肃省兰州市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职能版块的不同,自己要在手机里下载四款工作相关的App。无独有偶,新华社此前也有报道称,浙江省纪委监察委督导调研组在暗访时了解到,个别地区基层干部手机上普遍装有七八款工作App。

  过度采集个人信息问题普遍

  安装时弹出服务协议或隐私政策,点击“不同意”就会被终止使用;打开App阅读内容时广告弹窗“防不胜防”,推送内容甚至与自己阅读的内容相关……这样的场景在用户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伴随网民规模和人均App每日使用时长的增长,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备受关注。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告诉记者,当前手机App开发利用方面,经营者过度采集个人信息问题比较普遍。

  “部分手机App利用安装时的权限获取资质申请了大量的手机权限,远远超出正常为消费者服务所必须获取的权限。有的App根本没有用户协议,随意自动获取用户信息,存在明显过度采集行为。用户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后,可能被用于推送产品或服务,也可能被贩卖给不法分子用于诈骗钱财。”陈音江说。

  更有甚者,部分经营者收集和储存了大量用户个人信息,但没有制定和落实严格的保密管理规定,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硬件或技术保护措施,导致用户信息大批量泄露事件时有发生。

  多方合力“守护”用户隐私

  在刚刚过去的7月,40款App被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点名”。不久前,包括中国银行手机银行在内的30款App也被要求整改。

  经央广网记者梳理,今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

  此后,“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成立,具体推动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评估工作,多款App的运营方在收到整改通知后都进行了整改。

  对于个体用户而言,陈音江则建议,消费者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户最好通过手机“应用商店”等正规平台下载、安装App。此外,在系统设置中,用户还应该谨慎授权麦克风、通讯录、短信读取、位置信息等权限。一旦个人信息遭到侵害,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编辑: 高杨

中国网民人均装56款App 你的手机被“绑架”了吗?

打开手机App听听音乐、刷刷影视剧、玩玩游戏,这已经成为了“当代网民”的日常,但你真的数过自己手机里装了多少款App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