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MAP模式打造农业创新转型样板

2019-04-08 21: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湛江4月8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 吕红桥)一片辣椒园上,停在地头的一架小型植保作业无人机掠过人群,均匀地喷洒出农药水雾,快速精准地进行植保作业。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化农业广东雷州MAP示范园看到的景象。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架无人机全程通过手机操作,可自行设定路线,一天能作业200-300亩,并能减少20%农药和90%水的使用。

中化农业雷州MAP示范园的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记者了解到,该示范园的现代化智能硬件设备可对园地环境、土壤湿度、温度及辣椒生长状况等方面随时监测,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示范园的情况;通过物联网功能,线上便能实现智能配肥,水肥一体化的精准操作。

  据中化集团新闻发言人张宝红介绍,作为中化农业板块的创新转型,中化现代农业平台战略(MAP)的初衷就是顺应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雷州半岛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四季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热带水果及蔬菜生长,但一直以来这里的农业种植水平并不高,面临着用肥、用药不科学等诸多问题,当地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也有待提升。中化农业雷州MAP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许建文告诉记者,雷州MAP技术服务中心的启用,将为这一情况带来改观。

  “以广东省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辣椒为例,辣椒种植户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在市场行情下跌的年份,农户丰产不丰收,甚至大面积的辣椒被放弃。”许建文告诉记者,技术人员已经在当地的辣椒、番薯等作物上开展技术指导,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针对雷州辣椒种植产业的痛点上,MAP技术服务中心正着力打通整个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将市场行情波动对种植产业的影响降至最小,使辣椒卖出好价钱。”许建文说。

中化农业雷州MAP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许建文介绍当地辣椒种植情况。(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我们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打交道,为他们提供意见,教他们施什么肥合适,什么时候施肥更好,应该用什么农药,选择怎样的种子。同时,我们还把自己的一些好产品用到农民的种植过程中,并提供产品服务。”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沙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依托MAP技术服务中心,中化农业为规模种植者提供了良种选育、作物营养+土壤改良、作物保护、农机应用、技术培训、智慧农业服务、品质检测、金融支持、品牌打造和农产销售等在内的“7+3”服务项目。以MAP示范农场为展示基地,中化农业通过先进的现代农业集成技术,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吸引更多普通农户加入到现代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中来。

  现代农业种植实现降本增收

  “我们的火龙果枝条现在很光滑,也很干净,没啥病害。健康的枝条就可以生长出健康的果实。”遂溪县城月镇火龙果种植大户苏义杰兴奋地说。而仅在两年前,苏义杰种的火龙果还在饱受病虫害的困扰。苏义杰告诉记者,加入中化MAP后,火龙果产量较以前增收20-30%,农产品附加值更是提升一至两倍。

火龙果种植大户苏义杰介绍火龙果增产增收过程。(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在以前,雷州市客路镇番薯种植户刘清裕也面临着类似难题。番薯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下害虫的咬噬,有虫眼的产品品质卖相差,对产品销售影响很大。“以前我用传统农药防治,虽然防虫效果好,但农药残留大,对安全有影响,卖不出好价钱,而MAP技术服务中心帮我引进新型生物低毒农药,种出了绿色无农残的番薯,每亩增收能达两成,卖价也更高了。”刘清裕告诉记者。

  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经作MAP副总经理郭宗军表示,通过推行科学的种植方案和高性价比的农业生产资料,MAP模式较普通种植模式可实现种植环节降本增收15%以上,较好地帮助了农业生产者特别是普通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同时,通过减量施用化肥农药、推广节水农业和秸秆还田等技术,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对绿水青山的保护。

  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农耕智能精细化

  “过去农民播种是凭经验,而中化农业则是给土壤‘量体温’,根据地温决定播种时机。”在中化农业雷州MAP示范农场,MAP技术服务中心作物经理常灿贤告诉记者,除了MAP的技术和服务支持,中化智慧农业平台通过物联网等高科技,解决了农户一直以来的种植痛点。

  “我们的气象站可比一般的天气预报准多了,能精确到每块区域的即时天气、光照强度、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信息。农户只要安装惠农系统,便可通过手机查看大田生长情况。”

  常灿贤告诉记者,精准的气象功能改变了农户“看天吃饭”的传统,并可查看历史天气和气象来帮助种植户作出判断,助其在春耕期间实现农场的可视化精细管理,减少作物的生长隐患。此外,埋在地下数不清的传感器,将各类种植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通过遥感监测平台,可智能分析作物长势,进行导航定位精准巡田。

作物经理常灿贤介绍土壤墒情仪等智慧农业设备。(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中化MAP技术服务中心的智能配肥项目由“终端智能配肥机+云端数据库+农业服务云平台+线下服务中心”构成。据许建文介绍,农户种植前,中化农业技术人员会前往田块采集土样,由中化化肥—中国农科院测土实验室进行专业检测,测量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再根据测土结果和作物生长规律,结合当地种植者的用肥规律确定肥料配方。“农民不用再走到田间地头,手动拧开关,通过手机、电脑远程遥控实现精确水肥管理。如农户有需要,我们还会提供定制化的配肥服务。”许建文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中化农业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仅在雷州所在的广东省,除已建成的南沙和雷州两座MAP技术服务中心,预计今年还将建成梅县和仁化两座MAP技术服务中心。“MAP模式在全国落地开花,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走产出高效、品质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有益的尝试和现实的范本。”张宝红说。

编辑: 吴海波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MAP模式打造农业创新转型样板

一片辣椒园上,停在地头的一架小型植保作业无人机掠过人群,均匀地喷洒出农药水雾,快速精准地进行植保作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