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解决科创“卡脖子”问题 需打通全链条 跨越 “死亡之谷”

2019-03-10 19:43:00来源:央广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接受记者采访。(李京鹏摄)

  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高艺宁 王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第二大国,科技论文总数和被引用数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世界第一。

  然而,由于曾经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导致部分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受制于人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卡脖子”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基础性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再到技术成果转化的链条没有打通,产生了“死亡之谷”。

  重大科技项目要部署构建国家实验室战略

  “有些科技创新一边是产业化,一边是基础研究。有时做基础研究的人不关心产业化,做产业化的不太管基础原理研究,其中的衔接没有做好。”潘建伟告诉记者,与传统科技强国相比,我们以往的科研组织模式以短期科研项目为主,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和支持强度有所不足。此外,我国企业对前沿科技的投入热情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这两年的一个可喜变化是,有更多的企业家都表示愿意跟国家一起支持基础研究。”潘建伟建议,在实施一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时,通过组建体量更大、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来做科技创新,同时吸纳企业方面的积极要素来开展这方面工作。

  “量子信息科技可以较好的加强信息安全传输,可以提供一种快速的计算能力和非常精密的测量手段,这与我们国家的战略需求是紧密相关的。”如今,我国量子信息科技在多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在潘建伟看来,这些优势目前也受到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强烈冲击。

  “量子信息科技发展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至七八年前,逐渐进入深化发展、快速突破阶段,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各种技术协同攻关,需要新的创新模式服务于国家战略。”潘建伟说。

  在全国政协去年召开的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他发表了主题为“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发言,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国家量子信息实验室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2030项目。

  “我国在量子信息等领域要部署重大科技项目、构建国家实验室等战略决策,而眼下需要做的就是将国家战略部署落到实处,特别是要明确相关运行机制。”潘建伟还建议,依托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创新单元,开展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并具体负责相关重大科研任务的统筹部署和实施。

  科普推广对新兴技术发展尤为重要

  “我们平时用的手机、医院里的核磁共振仪器,相机存储条等都用到了量子相关技术,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潘建伟告诉记者,“以前可以不用太了解量子科技基本原理,直接去用就行了。但目前一个新兴科学——量子信息科学正在发生,仅仅去用远远不够,还需对其原理有所了解。”

  “新生事物出来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对它有所疑虑,加以种种限制,如在英国汽车刚造出来时,有很严格的法律要求,前面还需配备引导员等。”在潘建伟看来,对新兴科技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需做更多科普来推广。

  潘建伟坦言,“早期的量子通信,有人认为是‘伪科学’,因为它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信息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科学性已经得到认可,但大家可能又觉得,这个东西好像不怎么成熟,近期没什么用。”

  科技创新分为初步应用、加强应用到广泛应用三个阶段,在潘建伟看来,这也是人们觉得“不靠谱”到“不成熟”,再到“不新颖”的过程。“当前,量子技术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换中,在此过程中,多做科普推广,让大家了解,对其发展非常重要。”潘建伟说。

编辑: 曹宇

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解决科创“卡脖子”问题 需打通全链条 跨越 “死亡之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第二大国,科技论文总数和被引用数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世界第一。

关闭